不為折磨我們的人糾結,只為嶄新的自己喝彩
面對非議,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自己的選擇,你就已經具備了沖破逆境的桎梏,走向成功的精神力量。
明代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說過一段話,耐人尋味:“橫逆困苦,是鍛煉豪杰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者則身心交益;不受鍛煉者則身心交損。”如果一個人生活太優裕,人生之路太過順暢,那么他的身心便不能承受重壓,他的意志將無法抗擊風暴,一旦遭到坎坷和挫折,往往會一籌莫展,駐足不前,甚至長期地沉浸在苦悶之中。一個人只有在磨難和挫折里成長,才能具備應付逆境的意志和駕馭生活的能力,面對人生中的大小磨難,他會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所以,聰明的人,絕不會為折磨我們的人糾結,而只會為嶄新的自己喝彩。
曾任美國華爾街40號美國國際公司總裁的馬歇爾·布拉肯先生在回憶受批評的經歷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早年對別人的批評非常敏感。我當時急于讓公司的每個人都覺得我是十分完美的。如果他們有一個人不這樣認為的話,我就感到憂慮,于是我會想辦法去取悅他。可是我討好他的結果,又會使另一個人生氣;而等我想滿足這個人的時候,又會使其他一兩個人生氣。最后我發現,我越想去討好別人,以免去他們對我的批評,就越會使我的敵人增加。因此我對自己說:“只要你超群出眾,你就一定會受到批評,所以還是趁早習慣的好。”這一點對我的幫助很大。從那以后,我就決定凡事盡力而為,然后張一把心靈的保護傘,躲開非難的雨滴,不讓它沿著我的脖子滑落,濕透全身。
羅斯福總統的夫人曾向她的姨媽請教對待別人不公正批評的秘訣。她的姨媽說:不要管別人怎么說,只要你自己心里知道你是對的就行了。避免所有批評的唯一方法就是只管做你心里認為對的事——因為你反正是會受到批評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很重要的,別人如何看待你的工作、決定、努力、動機或成就,這些都不要緊,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自己所作所為的重要性。即使在上帝面前,我們也必須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及信念來評估自己一生的作為。
面對非議卻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自己的選擇,你就已經具備了沖破逆境的桎梏,走向成功的精神力量。人言并不可畏,挫折只是暫時的,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天邊美麗的彩虹。
費希特在年輕時,曾去拜訪大名鼎鼎的康德,想向他討教,不料康德對他很冷漠,拒絕了他。費希特求教無門,但他并沒有灰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他想:我沒有成果,兩手空空,人家當然怕打攪嘍!我為什么不拿出成果來呢?于是他埋頭苦學,完成了一篇《天啟的批判》的論文,呈獻給康德,并附上一封信。信中說:“我是為了拜見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學家而來的,但仔細一想,自己對本身是否有這種資格都未審慎考慮,使我感到萬分抱歉。雖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的函介,但我決心毛遂自薦,這篇論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紹信。”康德細讀了費希特的論文,不禁拍案叫絕。康德為費希特的才華和獨特的求學方式所震動,便決定“錄取”他,親筆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回信,邀請費希特前來一起探討哲理。由此,費希特獲得了成大事者的機會,后來成為了德國的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
但凡一個杰出的人物,都產生在重重的磨難里,產生在十分惡劣的人生境況之下。人生的風雨是立世的訓喻,折磨我們的人正是人生的老師。
瑞典科學家阿列紐斯于1882年在瑞典科學院物理學家愛德龍德的指導下,進行了測定電解質導電率的研究工作。他把測定結果寫成一篇博士論文寄給母校烏普沙拉大學,由于該校學位評議委員會的成員們還不理解論文的深刻意義,因而錯誤地將其評為四等。“四等”就意味著參加博士考試的失敗,但是,阿列紐斯在逆境面前沒有退卻,沒有消沉,他將這篇落選的博士論文和一封附信一起寄給了德國加里工學院的物理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奧斯特瓦爾德在仔細地閱讀了論文和來信后,被深深地打動了,連呼“真了不起”。1884年8月,他親自去瑞典訪問了阿列紐斯,對那篇落選的論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并代表加里工學院授予他博士學位。阿列紐斯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1903年因這一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人間不平事,不知有多少。逆境吞噬意志薄弱的失敗者,而常常造就毅力超群的事業成功者。矢志進取的人,面對逆境沒有抱怨,沒有煩惱,沒有退卻。這是因為他們深信,風雨過后必能見彩虹。從逆境中奮起,靠你堅定的意志和決心,不斷斗爭拼搏,不因為疲倦和失敗停止前進的腳步,這樣你就能最終獲得成功的獎賞。
上一篇:高瞻遠矚,搶先占領潛力市場
下一篇:不滿和抱怨不該成為阻礙進步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