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死胡同
成功的路有千萬條
常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告誡人們,成功的路有千萬條,我們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當某條路走不通時,要學會變通,選擇新的路徑。
在我國古代,朝廷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無數文人為仕途將畢生精力投注于科考之中。一些人因科舉得中而成功入仕,而更多的人屢試不中、潦倒終生。如余秋雨《十萬進士》中所描述的:少小離家,老大不得還;街遇發妻,悲慟相執泣。
《十萬進士》中還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書生連續參加了兩次科舉都沒有中第,嘆息與自省之后,這個書生毅然折斷了毛筆,再不走功名之路,而是安心務農。兩年之后,這個書生因為田地收成好,開始販賣糧食與蔬菜,最后成為一名商人。雖然在古代商人并不被重視,但這個書生至少沒有因科考潦倒一生,生活過得殷實富裕。
從古至今,一條路走到黑、步入人生死胡同的人,都無法開拓豐富多彩的人生。只有那些真正懂得變通的人,才會發現人生的多元和多彩。我們可以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信仰,但我們必須懂得如何巧妙地選擇自己的用武之地。
1998年,錢涪俊高考落榜之后心情非常沉重。當時家里人想讓他讀學費昂貴的民辦大學,但是他思考了一個星期之后卻決定放棄,因為他對民辦大學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有所懷疑。他決定朝自己感興趣的電腦行業進軍。
他先到南方調查電腦市場,后來又到上海的電腦公司打工。積累了經驗之后,他回到家鄉,用2萬元開了一家電腦器材店。由于經營得當,他的事業紅紅火火,資本越積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后來他還成立了一家計算機公司。他的公司招聘了很多高考落榜的年輕人。
高考失敗后,錢涪俊經過冷靜思考,打破了求學、謀職這種傳統的人生發展模式,毅然決定向新的領域進軍,經過自己的艱苦努力,成功開拓了一片新天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上帝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發現并開啟這扇窗。美國前總統林肯在經歷多次失業、創業失敗之后,在政治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的人生之路在這方面具有非常典型的意義。
執著于夢想沒錯,但忽略客觀情況的頑固執迷則是錯誤而愚蠢的。智者,要學會根據客觀情況靈活變通,在人生的路途中,不要因為對一棵樹的執著,而放棄整片森林。
上一篇:為成功創造機會
下一篇:體諒老板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