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天都看成是最晴朗的日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各個時節、各個地方、各個事情都有壞的一面,也必定有好的一面,人應該理智地看待“好”的事情,發掘表象下的“壞”的內容,更全面地看待“壞”的事情,找到藏在背面的“好”。事情的存在都有它合理的一面,在人生旅途上,人如果能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顛簸,懷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最真、最善、最美的心意去體察世界,那么每天就都是最好的日子。
我們來看看蘇拉·班哈特的故事:
蘇拉·班哈特曾經是全世界觀眾最喜愛的女演員之一,她在71歲那年破了產,所有的錢都損失了;她因摔傷染上了靜脈炎、腿痙攣,醫生覺得她的腿一定要鋸掉,但又害怕把這個消息告訴脾氣很壞的蘇拉。然而,當醫生告訴蘇拉時,醫生簡直不敢相信,因為蘇拉看了他一陣子,然后很平靜地說:“如果非這樣不可,那只好這樣了。這就是命運。”
當蘇拉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她的兒子站在一邊哭,她朝他揮了揮手,微笑著說:“不要走開,我馬上就回來。”
在去手術室的路上,蘇拉一直背著她演過的一出戲里的一幕,有人問她這么做是不是為了強打精神,她說:“不是的,是為了讓醫生和護士們高興,他們受的壓力可大得很呢。”
手術后的蘇拉·班哈特繼續環游世界,她的觀眾又為她瘋狂著迷了7年。
卡耐基曾告訴我們:“生命太短暫,不要再為小事煩惱。”快樂其實真的很簡單,只要從平淡的生活中去提煉,去體會。一份牽掛、一杯淡茶、一朵鮮花、一個電話、一份平常心、一句親熱的問候,甚至一個關切的眼神,都會成為快樂的所在。
有個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可他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愛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實際,一次次碰壁,他也將錯就錯,不肯回頭。
一年春天,漁夫聽說市面上墨魚的價格很高,便立下誓言:這次出海只撈墨魚。但此次打魚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歸。
上岸后,他才得知,現在市面上螃蟹的價格最高。漁夫后悔不已,發誓下一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都放到了螃蟹上,可這一次撈到的都是墨魚。他只好再次空手而歸。晚上,漁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發誓,下一次出海無論是遇到螃蟹,還是墨魚,他都撈。可第三次出海,墨魚、螃蟹都沒有遇到,他遇到的是海蜇。于是,漁夫再次空手而歸。
結果,漁夫沒能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饑寒交迫地離開了人世。
設定高標準,努力工作并沒有錯,但當這種高標準讓你無比痛苦時,那就是苛求自己了。你刻意追求的東西往往終生都得不到,你的期待反而會在你的淡泊平和中不期而至。做人,不必和自己過不去,看開點,才能活得瀟灑,得到內心的快樂。實際上,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可以愉悅地接受。請“清空”你的內心;當你心煩意亂的時候,不要為失去而痛苦,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接納生活給予你的一切,好好地珍惜你所擁有的。
有兩個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經過一番奮斗,賺了很多錢,后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他們在回鄉的小路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面銅鑼,在那里等他們。
其中的一個人問老者:“你在這兒做什么?”
老者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后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只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你一聽到鑼聲,你的生命就結束了。”說完后,這位老者就消失不見了。
這個年輕人聽完就愣住了,好不容易在城市辛苦了那么多年,賺了這么多錢,要回來享福,結果卻只剩下三天可活。他心想:“太可惜了,賺那么多錢,只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么,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于是,他把所有的錢分給窮苦的人,又鋪路又造橋,光是處理這些事就讓他忙得不得了,完全忘記了三天以后的銅鑼聲。
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他才把所有的財產都散光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于是請了鑼鼓陣、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焰火,場面非常熱鬧。黃昏時,老者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老者“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但全淹沒在歌舞聲中,老者只好走了。
這個年輕人過了好多天才想起老者要來敲鑼的事,還很納悶:“怎么老者失約了?”
另一個年輕人聽完老人的話則憂郁極了,回到家后不吃不喝,每天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他心想:“怎么辦?只剩三天可活!”他就這樣垂頭喪氣,面如死灰,什么事也不做,只記得那位老者要來敲銅鑼的事。他一直等,一直等到第三天的黃昏,整個人已如泄了氣的皮球。
誰知那個老者的銅鑼由于在第一個人那里失去了效用,所以他也沒有到第二個人的家里去。巧的是一個收廢品的人經過第二個年輕人家的門口時,拿著銅鑼站在他家門外“鏘”地敲了一聲。這個年輕人一聽到鑼聲,立刻倒了下去,死了。為什么呢?因為,他一直在等這一聲,等到了,也就死了!
這只是個故事,但說明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人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踏踏實實前行,可品百味人生,可嘗酸甜苦辣。所以,人要擁有平和心態,帶著微笑,帶著快樂,帶著好心情,一起前行。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要自覺地消除思想上的偏差,只有這樣,才能在不順心時不致陷入煩惱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其次,要勇敢面對新生活,主動體驗生活中的不同樂趣,既能在激蕩刺激的生活中體驗激情的熱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樂趣;既能在群體活動中感受快樂,又能在獨自生活時創造充實。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產生“心理斜坡”現象。
再次,適當地“糊涂”是醫治情緒病的良方。對人對事,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大可“糊涂”待之。“糊涂”指不必事事計較誰是誰非,不去時時考慮個人得失,不去每每分析誰占了自己的便宜,不去常常思量自己有沒有“吃虧”。
最后,要加強理智對情緒的調控作用。古語云“物極必反”,就是提醒我們,“樂極”、“氣極”、“怒極”都不好,應該時刻注意保持適度的冷靜和清醒。在快樂、順心時,主動“降溫”,避免激情太過;遇苦悶或情緒轉入低谷時,換個積極的角度去想,這樣自然能擺脫情緒困境。人只要不斷學習,堅持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指導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動,就能做到以理智控制情緒,保持平靜。
拿破侖·希爾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小,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會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是指心態,巨大的差異指的是人生結果。所以,只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你就會感到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很美好。
上一篇:戰勝恐懼,別在彷徨中迷失自我
下一篇:換個角度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