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有條理,不顛三倒四
在人際交往中,口頭語言是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說話是否具有條理性,體現了一個女人是否具有清晰的思維能力。現實生活中有些女人常常由于缺乏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又不注意邏輯思維的訓練,說話時前言不搭后語,條理不清,邏輯混亂,因此缺乏說服和論證力量。這種詞不達意的言語,不但使對方聽著吃力,影響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而且會阻礙交往的進度和深度,連本人也會因此感到煩惱。
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曾在齊國居住了5年,當他離開齊國回晉國時,鄭國大夫勸鄭文公要禮待重耳,但鄭文公卻說:“諸侯王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因此對重耳未以禮相待。后來,重耳做了晉國的國君,即為晉文公。對當年鄭文公的無禮,晉文公一直耿耿于懷,恰逢這時,又得知鄭文公在和晉國結盟的情況下還依附楚國,這令晉文公很生氣,于是打算聯合秦穆公圍攻鄭國。意識到事態嚴重的鄭文公忙請求臣子燭之武去說服秦穆公。
燭之武見到秦穆公后,有條不紊地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就要滅亡了!倘若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那就值得煩勞您。然而,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置邊邑并非易事。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呢?鄰國實力雄厚了,就等于您的力量減弱了啊!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的東道主,貴國使臣來往經過時還能得到食宿給養,這對您有什么壞處呢?再說了,您也曾施恩于晉惠公,他曾答應給您焦、瑕兩地,可是他信守承諾了嗎?晉國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呢?它既以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若不損害秦國的利益,它能到什么地方去奪取領地呢?損害秦國而有利于晉國,希望您慎重考慮此事啊!”秦穆公聽了很贊同,就和鄭國訂立了盟約,委派祀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自己率軍回秦國了。晉國大夫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可,如果沒有秦國國君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這個地步。依靠過別人的力量而去損害別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國,是不智;用沖突來代替聯合,是不武。我們還是班師回朝吧。”于是,晉國的軍隊開始撤離鄭國。鄭國的危險方得以解除。
在這個故事中,燭之武的語言為什么能打動秦穆公?我們來看一下他的語言藝術:首先,燭之武說話有明確的主題:緊緊圍繞滅鄭對秦國沒有好處這一中心來談。這就突出了問題的關鍵。其次,圍繞主題鞭辟入里,步步為營,條分縷析:一開頭就表明自己是為秦國的利益來做說客的,這就消除了對方的戒心;接著從地理位置分析滅鄭對秦有害,存鄭對秦有益。最后指明晉國才是秦國的潛在敵人。這番話說得有條有理,使人一聽就信服。
可以看到,燭之武在秦穆公面前的一番陳述,最終打動了秦穆公,不但令秦國撤了兵,還解除了鄭國的危險,同時,還使得秦國和鄭國訂立了盟約。這就是說話有條理、邏輯性強的很好的例證。
如果生活中你是一名女性推銷員,怎樣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說話有條理是一條基本要求。你只有把自己推銷的產品的優點條理清晰地介紹出來,很可能會有顧客來購買。反之,如果你結結巴巴,說話沒有條理、沒有邏輯,那么你推銷的產品就根本不會得到顧客的關注。有一年在武漢舉辦的第六屆城市運動會上,主辦方設計了一個智能的吉祥物楚楚,楚楚具有非凡的語言能力。在會上,楚楚說:“我就是六城會吉祥物楚楚,我是一只白鰭豚,楚楚有很有趣的故事要說給您聽。讓我來跟您講講六城會的會徽吧……說了這么多,我都有些累了,讓我休息休息吧。”楚楚講的話條理清晰,有條不紊,獲得了與會者的喜愛。
很多女人談話時往往會犯這樣的毛病,一個字就可以說明白的話,偏偏要用上整整一行字。特別是那些兒女已經長大成人、空閑時間開始越來越多的女人,她們說話時不惜在種種細枝末節上花費大量的口舌。
以下是卡內基舉的一個例子。
“約翰”,史密斯太太說:“我記得你上次打電話是在禮拜二的中午11點,因為就在接你的電話前,喬治太太來向我借過面粉。我記得清楚極了,她當時穿了一件粉紅色的、綴著金色紐扣的衣服,腳上穿著一雙平跟咖啡色皮鞋……”
卡內基希望這位史密斯太太的言談,不會讓你聯想到自己。如果你說話的目的是要告訴別人一件事,那就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不必扯得太遠。
所以,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女人要記住:說話更需要條理清晰,有條不紊。只有條理清晰了,別人才能更容易明白你的意思。否則,即便你提供的信息再多,別人根本就沒聽明白,你的信息也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了。說話條理清晰,才能簡潔明了,符合說話的邏輯,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怎樣才能做到說話有條不紊,條理清晰呢?
1.未雨綢繆,才能胸有成竹
如果在講話之前,沒有對所講內容認真考慮過,你肯定會感到無話可說。即便說起來也會言不達意,前一句后一句,甚至思維混亂。因此,就必須做到未雨綢繆,在講話之前對要講的內容做充分準備,特別是在敘述一件復雜的事,或者闡述某個觀點,或者駁斥某種論調前,最好先在腦子里打一遍“草稿”。先思考,后表達,分層次,講條理,就會使言語的邏輯性大大提高。而對那些可長可短的話題,要力求短;對可有可無的鋪墊話語,則盡量不說。言簡意賅,反而能發人深省。只有熟悉自己所講的內容,才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否則就會信口開河,無的放矢。
2.勤練多講,才能從容不迫
沒有人是天生的邏輯專家,要想出口成章,只有勤練多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看一些必要的語法修辭和邏輯方面的書籍外,報刊雜志上的好文章也在學習之列。多看多讀能培養語感,加強對語言的自發控制;另外,平時應注重語言實踐,多聽、多說、多練。這樣能夠提高語言的敏感度、清晰度,增加語言材料的豐富性、邏輯性,旁征博引,增強語言的說服力和論證力。
3.勤于思考,才能邏輯縝密
語言的邏輯性,來自于縝密的思考。這就需要把握問題的前因后果、重點主次,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觀點鮮明,中心突出,層次清楚,并擺事實、講道理、論后果,使人心悅誠服。
4.克服緊張、焦慮、恐懼情緒,保持一個良好的心境
談話時態度沉著,儀表從容,不慌不忙,鎮定自若地闡述自己的看法,就會使語言自然親切,流利透徹,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你的觀點。總之,要提高自己口頭表達的邏輯性,應注重在實踐中鍛煉。在談話過程中發現漏洞,可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補救。
5.活學活用,運用“三點論”的方法
俗話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點論”是快速地把一些理念整理出一套邏輯的技巧,可使文字表達方面清晰,有條理,同時富有組織性。“三點論”用在發表意見、職場發言等方面很有效,而且非常容易掌握。
從“三點論”的例證中,我們能夠體會“三點論”的普遍應用性。如: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初期、中期、后期;第一個十年,第二個十年,第三個十年;地點:大陸、香港地區、臺灣地區等。
其實,我們在講話過程中經常活學活用,作用非常大,這里介紹一些我們經常用的話術,大家可以牢記,活學活用:①我發表三個見解……②我就三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心得……③我講三個事例……④我就產品、市場和服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⑤我們的任務是分三步走……⑥我們目前有三個需重點解決的問題……⑦就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分三部分進行論述……⑧我們的三步棋是……
運用三點論,可以讓我們邊想邊講,邊講邊想,有助于我們組織語言,避免思維混亂的情況發生。
上一篇:讓男人做他不喜歡的事就錯了
下一篇:請你相信“百變所以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