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而不見:
認知資源有極限
注意力也是一種資源,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在某一個地方分配多了,就可能導致另一方面的缺失。這也是很多交通事故產生的原因。
盡管在駕車的同時接打電話有時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這絕對是危險的事情。在開車的同時使用電話使得司機對周圍情況信息的掌握減少了,無論是對交通信號燈還是對其他意外情況的反應都會變慢。試想,如果出現(xiàn)完全出乎意料的情況,例如,突然出現(xiàn)在馬路上的小孩,由于你在使用電話導致剎車慢了一點,那將是什么后果?廣泛的研究已經表明,開車時使用電話是很危險的事情,它造成事故的影響絕不亞于醉酒駕車。
為什么駕車接打電話會這么危險?
我們每天要花很多注意力去觀察周圍的事物,而我們的注意力和認知資源是有界限的。一旦某種復雜活動超過認知容量的最大限度,人們就無法完成原有任務。行動的結果本質上取決于認知資源消耗的多少——耗費的越多,任務完成的質量就越差。所以,如果認知資源不足時,我們很可能就會對周圍情況“視而不見”。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海恩斯與他的同事伊迪絲·費希爾、托尼·普賴斯,使用飛行模擬裝置在飛行員信息顯示技術領域引領了一項先鋒研究,為“視而不見”提供了另一項重要證據(jù)。
海恩斯和他的同事把研究對象集中在商業(yè)航線中駕駛波音727的飛行員上,并且他們都是航行超過1000小時以上,絕對稱得上是“飛行專家”的大副或是機長。在實驗中,所有飛行員首先必須通過訓練課程,學習利用飛行模擬裝置在不同的天氣情況下著陸。在飛行員熟練操控這種飛行模擬裝置后,海恩斯會在著陸程序中安排一些意外情況,例如在著陸的跑道上放置大型飛機來干擾飛行員的正常著陸。實驗的結果顯示,這些經驗豐富的飛行員經常看不見海恩斯在跑道上設置的障礙物。
海恩斯設計的飛行模擬裝置及頭盔式顯示器并沒有人為地加入影響飛行員對跑道情況的判斷的干擾因素。飛行模擬裝置極大地簡化了真實的操作程序,使飛行員在模擬裝置上獲得相關信息的速度要比真實情況更快,做出各種判斷所需的時間也更短。但是,在這種比實際駕駛更為簡單的操作任務中,這些優(yōu)秀的飛行精英們也經常“看不見”那些預料之外的事物。這也就是為什么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仍然事故頻發(fā)的原因。
飛機在著陸過程中與跑道上的其他物體相撞是非常常見的飛機事故,海恩斯稱之為“跑道入侵”(Runway Incursions)。根據(jù)調查,有一半以上的“跑道入侵”屬于飛行員的過失。這種跑道入侵事故之前是沒有任何征兆的,當突然闖入跑道時,便需要侵占飛行員的一部分認知資源,這時候飛行員要么來不及注意,要么分散了駕駛的注意力而導致著陸事故。
由此看來,也就不難理解駕車接打電話的危險性了。我們把部分注意力和認知資源放在電話聊天上,自然就更容易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一旦有人或物突然進入我們的駕駛路面,等我們看見的時候,很可能已經來不及應對了。
不過,有趣的是,與開車時打電話聊天相比,僅與同車的人說話對安全的影響要小得多。
原因在于:首先,與同車的人聊天可以更容易聽見他人說話的聲音,也更容易理解說話的內容,這要比打電話輕松得多;其次,車里的同行者本身也提供了一雙可以觀察周圍情況的眼睛,其提供的安全系數(shù)要遠高于電話另一邊的那個人;最后,也是最有意思的原因,來自于很多學者所說的“社交需求”。
所以,如果開車一直不講話,對我們是太嚴苛的要求,那么請選擇和車上的人聊天代替電話聊天,畢竟安全問題才是首要的。能兼顧安全又能滿足社交需求,那就再好不過了。
上一篇:西方“芙蓉哥哥”:異裝癖
下一篇:讓人受罪的高跟鞋:烏托邦式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