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易沖動購物:
難以克制的購物欲望
《東南快報》在2009年年初曾刊載過一則關于女性購物“生理期”的新聞。
英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女性所處月經周期越靠后,她們超支的可能性越大,在花錢方面更不節制、更沖動、超支金額更多。所以女性在月經周期最后10天左右更易產生購物沖動。
科學家認為,女性月經周期中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容易引起不良情緒,如抑郁、壓力感等。她們感到非常有壓力或沮喪,容易選擇購物這一方式,讓自己高興并調節情緒。對許多女性而言,購物成為一種“情感上的習慣”。她們不是因為需要而購買商品,而是享受購物帶來的興奮感。“我被購物沖動抓住,如果不買東西,我就感覺焦慮,如同不能呼吸一般。這聽起來荒唐,但這事每個月都在發生。”一位參與這項科學研究的女性這樣說。
研究同時發現,不少女性會為沖動購物感到懊惱。以大學生塞利娜·哈爾為例,她平時習慣穿平底鞋,但一時興起想買高跟鞋,于是一口氣買下好幾款顏色不同的高跟鞋。然而,沒過多久,她就不喜歡這些新鞋,不愿再穿它們了。
當我們在商場中看到一些比較便宜,或者很討我們喜歡的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是我們經常看到但從來沒有使用過的。我們猛然間覺得自己好像很需要它,于是將其買下。但是事后卻發現我們根本不需要它,或者它的作用很小,這就是典型的沖動型消費。沖動型消費是指在某種急切的購買心理的支配下,僅憑直觀感覺與情緒就決定購買商品。在沖動消費者身上,個人消費的情感因素超出認知與意志因素的制約,容易接受商品(特別是時尚潮流商品)的外觀和廣告宣傳的影響。
而女性無疑是沖動型消費的主力軍。日本一個專門研究消費者形態的機構有一個統計,女性沖動性購買的比例為34.9%。換句話說,每3個女性消費者里面,就有1個是沖動性購買者。女性的非理性消費徹底顛覆了經濟學家所能預測的消費模式,你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她們在進入超市之前做了周密的購物計劃,但在購物的時候卻買回不少自己喜歡卻并不實用,甚至根本用不上的商品。科學家說,如果女性擔心自己的購物行為,她們應該避免在月經周期后期購物。她們應考慮干點別的,而不是周末去商業街。
有人說,女人的錢是最好賺的。一個女人可以在沖動之下專程打“飛的”去掃蕩名牌,也可以一時興起買下上萬元的穿不上幾次的衣服。經濟學家說,女人們的這種消費軌跡無法琢磨,因為沒有一絲規律可循。
所以,琢磨女人的消費動態,就成了難以完成的任務,她們消費的理由林林總總,總是不乏借口。但困擾著經濟學家們的是,女性為什么傾向于非理性消費?
事實上,具有沖動消費的不僅僅是女性,其實每個人都有沖動消費的傾向。沖動消費涵蓋了各類人群,其中新婚夫婦最易沖動購物。因為這一部分消費者往往更沒有消費計劃,消費沖動行為較多。在消費者最容易沖動購物的商品類別上,男女是有區別的,男性一般青睞高技術、新發明的產品,而女性在服裝鞋帽上很難克制自己的購物欲望。
這可能是因為女性更容易受到情緒因素的影響,是心理更不成熟、更為脆弱的群體。女性中最常見的就是情緒化消費。據統計,50%以上的女性在發工資后會增加逛街的次數,40%以上的女性在極端情緒下,心情不好或者心情非常好的情況下,會增加逛街次數。可見,購物消費是女性緩解壓力、平衡情緒的方法,不論花了多少錢,只要能調整好心情,80%左右的女人都認為值得。這也可以佐證上文中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
當然,沖動型消費還容易受到人為氣氛的影響。當消費者光顧的門店在進行商品促銷的時候,往往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物沖動。對于某些商品來說,可能消費者處于可買可不買的邊緣,但促銷折扣往往能夠引起消費者的沖動購物。沖動型消費其實是一種感性消費,而作為經濟人的我們,應該能控制隨興而起的“購物沖動”,做到有計劃、有目標的購物,只有這樣才能盡量減少自己的購物“后悔感”,做一名真正的理性人!
上一篇:生活中的拖延時鐘:主客觀時間意識
下一篇:甩不掉的“猴子”:明確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