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是人體的有趣現象:
變色龍現象
兩人建立親密關系后,本來頗有差距性的兩人,相貌變得越來越像。有時甚至讓人誤以為是兄妹,打聽之后才知道是夫妻,這讓人充滿了好奇——夫妻相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張麗和蕭源是廣東某所中學的老師,兩人相戀了三年,終于在2009年10月舉辦了婚禮。從戀愛到結婚,兩人關系很好,相處得十分融洽。
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不經意地被他們的同事和學生發現了,那就是兩個人似乎越長越像,大家都說,這兩人真是越來越有夫妻相了。真實的情況的確也是這樣,張麗和蕭源本來在興趣愛好上就很多共同點,個性也很合。戀愛后,兩人的生活習慣甚至神情動作都開始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張麗的學生打趣地說:“兩個老師都快成雙胞胎了!”
不知道我們是否有自覺,在生活中我們一直模仿著他人。從幼兒時的說話行走,學生時代的知識接受,踏入社會的處事原則。可以說,我們是在模仿中成長出來的“原創”。
人們在與他人交往時,習慣性地會給別人“貼標簽”,即當我們與人見面時,會產生“我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人”的印象,心理學家弗朗茲·埃普丁解釋說,當我們“被貼上標簽”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開始按照人們賦予我們的方式付諸行動”。我們會去迎合由他人的判斷為我們創造出的模式。“從而,讓我們在真正的自我與我們被賦予的特質之間產生混亂”。即我們可能會變成別人期望的樣子。在心理學界,這種期望被概括性地稱為變色龍效應。
其實,兩人確立親密關系后,雙方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逐漸相同。時間久了,彼此相同的面部肌肉得到鍛煉,笑容和表情逐漸趨于一致,這讓兩個原本有差異的外貌看起來有了相似之處。同時,飲食、生活習慣的相同,還會讓兩人患同一種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讓外人產生“這對夫妻真是惺惺相惜”的感覺。針對這樣的現象,美國科學家的一篇新研究表明,無意識地模仿別人動作、表情、口音乃至呼吸頻率和情緒的“變色龍”現象,正是“夫妻相”的原因。
我們的這種模仿,或者說對別人期望的滿足,是為了更好地與他人交往和交流。變色龍效應的這種詭異作用,讓我們在這個求大同存小異的社會中,產生了更大的生存價值。我們可以在各種人群、集體中穿梭,然后大搖大擺地招手,“我們是同一國人”,這樣的共同性就成了我們的保護色。就像自然界的變色龍一樣,融入生存環境,不讓自己成為狩獵的目標。
對于模仿這個問題,許多人對此嗤之以鼻,其實,要能成功掌握模仿的精髓,將是我們走向成功和勝利的秘密武器。
首先,我們模仿技術。對于這個方面,我們要以模仿為前提,以創新為目的,不要陷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雷區。就像美國管理學權威彼得·德魯克在《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中曾經提到過日本對技術的吸取和消化能力,“即使日本人,現在也不得不超越模仿、進口和采用他人技術的階段,學會由自己來進行真正的技術創新……”
然后,我們模仿人。要想打造自己的“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象,我們就需要一個模板,或者說榜樣。我們在模仿的過程中,去粗取精、張揚優勢、克服缺陷,讓自己趨向完美。同時,人際交往中,大多數人更喜歡和自己有共同性質的人相處,因為他們會覺得彼此的生活方式更有共鳴性和感染力,所以,當我們想融入一個團體,或者結識某個人時,適當地模仿,讓對方注意到我們與之的共同點,這也是一個人際吸引的小技巧。
上一篇:夫妻的兩人三腳游戲:新奇互動促進感情
下一篇:女性何不“作”一回:釋放被壓抑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