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自知個人成長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常常會迷失自我,找不到快樂的理由。為什么會煩惱?因為內心追求完美且不自知。別人有的我也得有,別人沒有的,最好我也有。追求完美是毒蝕心靈的誘餌,只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心才會獲得自由。
不計較、不抱怨,常感恩,與命運結伴而行,生命才會不斷成長。成長是對自我和外部世界的不斷探索和認知的過程,它會讓個人的精神世界更豐富更強大。生命中很多事情難以把握,但成長可以。
案例分析
一、不愿回家的夏小雪
下班后進入住宅小區,夏小雪放慢了腳步。對面走來笑容可掬的張總監,夏小雪微笑地點頭問好。張總監是老公單位的領導,雖然沒有什么具體的接觸,但張總監謙和儒雅的風度給夏小雪留下極好的印象,他的形象氣質讓夏小雪覺得很舒服。
離家越來越近了,她卻不想回家。家里有個超級強勢的婆婆,讓夏小雪內心極為抗拒。她知道此時婆婆已經準備好了飯菜,老公也把兒子從幼兒園接回,全家人都在等她,可她真不想回家。
夏小雪在鄰居們眼里漂亮又能干,為了事業一直快30歲了才要孩子。兒子出生后,夏小雪主動打電話把婆婆請來,因為這時老公要調到上??偛?,希望婆婆來家里能助她一臂之力。婆婆欣然前往,夏小雪熱烈歡迎,把家里的鑰匙和生活費全都交給婆婆。沒想到老公走后,婆媳的關系急轉直下。除育兒觀念上有極大的分歧外,夏小雪最受不了的是婆婆對她的控制,時不時提醒她:“別忘了你是有孩子的人了。”這話讓夏小雪極為反感。夏小雪生日那天,朋友要為她慶祝一下,并精心策劃了很多驚喜的活動。夏小雪回家后安頓好兒子就開始收拾打扮,此時婆婆在身后開始盤問起來:“要去哪里?”“都有哪些人?”夏小雪心中十分反感:“我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朋友圈。告訴你都有哪些人,你也不認識??!”后來朋友送給夏小雪一大捧鮮花,她都覺得像燙手的山芋,回去又該怎么跟婆婆解釋呢。雖說自己心懷坦蕩,但卻架不住婆婆的胡思亂想。而且不知為什么,生了孩子以后她自己情緒變得難以控制,常被婆婆的話激怒。婆婆說話很直接:“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多掙倆錢嗎?”婆婆還會曲解她的意思,并先發制人大吼大叫,甚至摔東西。知識分子家庭長大的夏小雪委屈萬分,被激怒時甚至想跟婆婆動手。有一個聲音在耳邊回響:“不能?。」室鈧ψ锸且蔚?。為了她進監獄,誰來照顧兒子?”為避免失控的局面發生,夏小雪希望婆婆能到她的女兒家住些日子,但婆婆態度堅決:“這是我兒子的家,我哪兒都不去。”
夏小雪對老公也是一肚子的不滿。自己是企業中層干部,收入是老公的三倍。老公是普通機關職員,性格溫和內向,一直沒有得到提拔重用。以前夏小雪兩口子是相親相愛的,夏小雪是公認的才女加美女,老公對她倍加呵護。夏小雪也覺得老公雖然掙錢不多,但全心全意愛自己,是個會過日子的人。同時她也認同老公的業務能力,事業發展不如自己只是機遇不好而已。夏小雪在工作上遇到問題還常請老公出謀劃策,老公是她最信得過的人。小區里人們經常能看到夏小雪兩口子有說有笑牽手散步的場景。可現在夏小雪卻對老公強烈不滿,她暗想:如果他能像張總監那樣多好,高大儒雅、朋友多、社會地位高,待人又謙和,總給人安全、溫暖的感覺。如果老公能像個大樹一樣讓她靠一靠,何至像現在這么辛苦。曾經夏小雪有很好的機會調到事業單位,但老公以收入低為由不贊成她調動,這事就錯過了。夏小雪生育前在企業任辦公室主任,休完產假后被安排到生產一線任車間主任。雖然收入不變,但夏小雪內心極為反感現場的粉塵和噪音,常常感覺頭暈胸悶。想想生產現場的環境和壓力,夏小雪對老公又多了一分不滿意,覺得他沒有遠見。如果他收入高、地位穩,就會支持妻子到一個清閑的地方去,不會讓她一個女人穿著一身工裝在現場打拼?,F場每天都會有新問題,而與一線工人打交道卻不是她的強項,既要給問題員工做思想工作,還要解決現場的突發事件,搞得她身心俱疲。而老公的工作卻是如此輕松,十年如一日地從事財務工作,輕車熟路,幾乎沒有壓力,這讓她心里十分不平衡。
夏小雪的老公為了家庭和睦及孩子的健康成長,主動要求從上海調回。老公回家后看到母親在家中沒少干活,也沒少指責妻子??粗赀~的母親做很多家務,他很心疼母親,也理解工作忙碌的妻子。但他不是一個擅長表達的人,他的勸解讓母親和妻子都感到不悅。夏小雪認為老公回來并沒有有效調解婆媳關系,越看老公越窩囊,對他的態度也越來越冷漠。
夏小雪是一個非常注重儀表的人,她對老公在腰上掛鑰匙很反感。曾跟老公提過建議,老公也試過放在包里,但覺得不方便,又掛回腰間。這讓夏小雪很不舒服,她總覺得這是素質差的表現。從此她也不再提這事了,但心里和眼神里都充滿了對老公的輕蔑,即使看到他在家中打噴嚏都會覺得反感至極,老公在門外吸煙更會讓她感覺厭惡,她認為一個連戒煙的毅力都沒有的男人是不會有大出息的。老公在上海干了兩年,業績不明顯,更讓她覺得老公不懂把握機會。夏小雪想到要跟這樣一個沒情趣、沒品位、沒激情、沒能力的人過一生,就覺得很絕望,何況家中還有一個高嗓門的農村婆婆,更覺得這日子黑暗無邊。唯一讓她安慰的是兒子聰明可愛,如果不是因為兒子,她早就想結束這樣的日子了。她覺得自己能力很強,離開老公也會過得很好。
明知道全家人都在等她,可回家的腳步卻越來越沉重。婆婆心直口快,喜歡評論她的生活,且說完就忘,可夏小雪卻不接受,她認為:你傷害了我,憑什么一笑而過?!
她曾跟好友傾訴過自己的痛苦,但朋友的勸說安慰卻無力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別人眼里光鮮能干的夏小雪,自我感覺活得如同行尸走肉,她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是盡頭。
二、解讀夏小雪的煩惱
夏小雪認為自己的煩惱是由婆婆、老公和新的工作崗位變動帶來的。她一點沒意識到自己對別人的負面影響,她執著地認為自己的生活就應該過得美好,內心難以適應婆婆到來后自己家庭生活的變化,對老公也產生諸多不滿情緒,讓她對生活倍感失望。她認為自己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優秀,就應該過得比別人更好才對。而事實上,她日子過得相當不堪。
其實,這個家中不快樂的不是夏小雪一個人。婆婆認為夏小雪不會做家務,房子里東西放得太零亂。自己的兒子非常優秀,不僅儀表堂堂,孝順長輩,對人特細心,憑什么看媳婦的臉色?媳婦收入高就能在家中趾高氣揚嗎?夏小雪不自覺采用了冷暴力,但強勢的婆婆也不甘示弱。夏小雪的老公更不輕松,他知道妻子工作壓力大,也深知母親不容易,面對母親與妻子對自己表現的不滿意,他左右為難。家中緊張的氣氛無形中影響到兒子,兒子經常生病,妻子和母親互相埋怨,面對這一家老小,她老公內心壓力也很大。
夏小雪認為是婆婆的到來,讓自己的家變得不再和睦。加之老公能力比自己弱,讓她感覺不到安全感與依靠,每天回到的家根本沒有什么幸福和溫暖而言。事實上是她自己影響了這個家的氣氛,而不是其他人。從經濟上講,夏小雪對家庭的貢獻最大,她的潛意識里覺得自己是家庭中最有發言權和決策權的人。而婆婆的出現打亂了她自以為是的格局。夏小雪該自問:如果我是婆婆,當兒子不在家時會怎樣觀察媳婦的行為?會有什么樣的心態?婆婆表現的只是一個母親的正常心態,只不過婆婆心直口快說出來了而已。夏小雪應該明白:婆婆做為農村婦女含辛茹苦帶大兩個孩子,且讓他們都接受高等教育,這與婆婆爭強好勝的個性不無關系。當她感覺會危及自身安全時,常常會先發制人,變被動為主動。對于這一點,夏小雪只要多想想,就不難理解。而她雖然表面上沒有與婆婆爭吵,實質上她對婆婆實施了冷暴力。
夏小雪總覺得男人就應該像張總監那樣儒雅、穩重、成熟、有實力、多金,待人謙和彬彬有禮,其實那只是她對心中理想的男人在張總監身上的投影。而老公卻不能給自己帶來成功男人的感覺,特別是自己到了新的工作崗位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時,覺得老公難以成為自己可以依靠的大樹。
夏小雪從來沒有覺察自己的問題,她對生活總是感到不滿意。追求完美是一種極端的心理性格,雖能驅使人奮斗不息,努力達成目標,但也常會因樹立的目標過高,又自我要求太多,結果徒增壓力而已。
夏小雪在別人眼中生活是很幸福的,自己漂亮能干收入高,老公疼愛有加,孩子聰明可愛,還有一個能分擔家務身體健康的老人。只有夏小雪覺得自己不幸,她希望身邊的人都變成她想要的樣子。事實上夏小雪誰也改變不了,唯一可以改變的是自己。
三、夏小雪如何找到出口
夏小雪是最有能力影響整個家庭的人。如果她不能面對家庭的現狀,選擇逃避、消沉的態度,只會讓情況越變越糟糕。夏小雪該怎么讓自己走出心靈的混沌呢?
1.接納。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和現狀,明智的做法就是接納,接納一切你想要和不想要的。只有心悅誠服地接納它,才能面對它,解決它。夏小雪必須接納婆婆來了,且暫時不會離開自己小家庭的現實。如果夏小雪內心一直抗拒,就是在回避問題,她的痛苦更難以言說。而且她的情緒會影響到家人,而家人無形中也會把負面的情緒反射到夏小雪身上,由此形成惡性循環。生活不會十全十美,親人更無法選擇。凡事有度,熱衷于完美,只會與初衷脫節,變得非常挑剔。痛苦、焦慮、失落種種消極情緒隨之而來,把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搞得疲憊不堪。接納帶來平安和更有效的后續行動,而抗拒只會帶來更多的煩惱。
2.換位。夏小雪如果能夠覺察自我的思想與行為,站在婆婆的立場考慮問題,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內心如此抗拒。婆婆來了就該做飯帶孩子,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想法。但夏小雪心里卻認為是理所當然,否則她不會請婆婆來。如果她能換位思考,體察到婆婆做母親的心態,和平時為自己小家庭的付出,她對婆婆的態度應會轉變。如果夏小雪能站在老公的角度,想想如何面對能干的妻子和母親,也會對老公多些體諒。
3.放下。夏小雪對老公有很多期望,當老公達不到她的期望時,她變得十分無奈、失望。其實她完全沒有必要對老公有太多的要求。她放大了老公事業的不成功,性格上的弱點,甚至對腰上掛鑰匙這樣的細節均不滿。只有放下對他人的高要求,放下想改變他人的想法,自己的內心才會輕松。
4.珍惜。事實上夏小雪的生活是不錯的,關鍵是夏小雪放大了生活的負面效應。孩子幼兒期正是成長的關鍵時期,夏小雪做為母親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培育上,而不是一味糾結于婆媳恩怨中。婆婆年紀已大,老公還要相伴一生,孩子又在最需要愛的階段,夏小雪應該做的是珍惜擁有,活在當下。能夠對自己保持覺察的狀態,是生命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5.控制。人與動物最不同之處,是可以做到自我控制。要有意識的用“第三只眼”看著自己,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避免發生難以挽回的結果。自我控制亦是個人成長的重要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做到自我監控,還要學會自我激勵和自我教育。
延伸閱讀
自我調控因素
社會、家庭和自然環境變化是心理變化的外因,但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自我調控系統以自我意識為核心,自我意識是人對自身以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關系的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自我調控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對人格的各個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和諧統一。
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其中自我評價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自我觀察是對自己的感知、期望、行為以及人格特征的評價和評估。當一個人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覺得處處不如人時,就會自卑,喪失信心。相反,過高地評價自己,盲目樂觀,也會導致失誤。因此準確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徑之一。
自我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是伴隨自我認識而產生的內心體驗。當一個人對自己做正向的評價時,就會產生自尊感;做負向評價時,便會產生自卑感。自我體驗的調節作用體現在它可以使自我認識轉化為信念,進而指導其言行。同時,自我體驗還能夠伴隨自我評價激勵積極向上的行為或抑制不當行為。在一個人認識到自己不當行為的后果時,會產生內疚、羞愧的情緒,從而收斂并防止自己不當行為再次發生。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在行動上的表現,是實現自我意識調節作用的最終環節。當個體認識到社會要求后,會力求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準則,從而激發起自我控制的動機,并付諸行動。
自我意識是通過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方面來對個體進行調控的,使個體心理的各個方面和諧統一,使人格達到統合與完善。
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創立,其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并不是外界發生的事情,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識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環境,而是改變認識、通過改變認識,進而改變情緒。他認為外界事件是A,人們的認知是B,情緒和行為反應為C,其核心理論又稱“ABC理論”。
對于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求助者,心理咨詢師通常會使用合理情緒療法。在心理咨詢的診斷階段,咨詢師通過與求助者交談,找出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以及與這些反應的誘發事件A,并對兩者之間的不合理理念進行初步分析。
通常A和C比較容易發現,而求助者的不合理理念B則難以發現。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點是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以及糟糕至極等。夏小雪就對婆婆和老公有絕對化的要求,覺得婆婆在自己家中只需幫忙做些家務,絕不能干涉自己的生活。她同時希望老公事業有成,又細心照顧家庭,能及時有效處理出現的各種家庭糾紛。當對方沒有做到時,就會陷入情緒困擾之中不能自拔,并進入極度的負性情緒體驗中。通常求助者可能認為情緒困擾的原因與自己無關,沒有意識到自己現在能做些什么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咨詢師會讓求助者理解領悟恰恰是自己的認識引起了情緒困擾,因此應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負有責任。
修正、改變求助者不合理觀念,是整個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內容。與不合理觀念辯論是最常用的方法。在辯論過程中,咨詢師常用“黃金規則”來反駁求助者對別人或周圍環境的絕對化要求。所謂“黃金法則”是指“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這是一種理性觀念。某些求助者的觀念是一些不合理、絕對化的要求,如“我對別人怎么樣,別人就必須對我怎么樣”或“別人必須接受我”等,而自己卻做不到“必須喜歡別人”。因此,當這類絕對化的要求難以實現時,自己常常會對別人產生憤怒和敵意情緒,這實際上已經違背了黃金規則,構成了“反黃金規則”。因此,求助者一旦接受了黃金規則,會很快發現自己對別人或環境的絕對化要求是不合理的。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因此,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上述某些非理性信念。只不過這些信念在那些有嚴重情緒障礙的人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和強烈,他們一旦陷于那種嚴重的情緒困擾狀態中,往往難以自拔,這就需要對他們應用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論和技術加以治療。
埃利斯認為合理情緒療法可以幫助個體達到以下幾個目標:自我關懷、自我指導、寬容、接受不確定性、變通性、參與者、敢于嘗試、自我接受。這八個方面正好也是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附1 心理感冒——12項標準測試
心理抑郁的表現不同于其他神經性的心理障礙,一般心理抑郁的患者由于癥狀的普遍性,有時會忽視自己的問題。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以下困擾,就一定要警惕了,可能是心理抑郁在作怪。
12項標準測試“心理感冒”
一是感到情緒低沉,悶悶不樂;
二是對生活感到沒意思、沒勁;
三是自己感覺思維和反應總是比平時慢半拍;
四是遇到事情經常自責、內疚,埋怨自己把事情搞糟了;
五是容易疲倦、不愿活動;
六是心中有莫名其妙的煩惱;
七是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容易分散;
八是特別容易受驚,也容易感傷,感情脆弱;
九是抱怨身體各處疼痛,但又查不出問題;
十是沒有食欲或者依靠暴飲暴食來對抗情緒的不適;
十一是遇到有魅力的異性,卻絲毫感覺不到對自己的吸引力;
十二是不再注意自己的儀表,邋邋遢遢。
制定這張量表的霍樂姆斯教授發現,如果人在一年內經歷的生活事件總和,超過了300分,70%的人第二年就可能發生明顯的健康問題。如果總和在150分~300分之間,48%的人可能發病??偤驮?50分以下,第二年可能比較平順。社會再適應評定量表中,生活事件刺激度分值排在第一位。制定這個表格的人,認為夫妻關系是人類最重要的關系。
上一篇:在職場中發現幸福
下一篇:好好活著,幸福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