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誰敢橫刀立馬 唯我彭大將軍
——毛澤東吟詩贊彭總
彭德懷:1898—1974年,湖南湘潭人。1928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領導平江起義,并參加紅軍,任紅軍第五軍軍長。同年8月與紅軍第一軍團會合,組成紅軍第一方面軍。1935年9月任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司令員。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北方局代理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1.惟有潤芝工農軍 躍上井岡旗幟新
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了著名的平江起義。起義之前,彭德懷曾說過:“井岡山是滿天烏云中的一顆明星,是湘鄂贛根據地和其他根據地的指路明燈。”他在寫給戰友黃公略的詩中這樣寫道:
求知心切去黃浦,夜夢依依我不然。
馬日事變教訓大,革命必須有武裝。
秋收起義在農村,失敗教訓是盲動。
惟有潤芝工農軍,躍上井岡旗幟新。
我欲以之為榜樣,或依湖泊或山區。
利用周磐辦隨校,謹慎爭取兩年時。
詩句雖然缺少毛澤東那種大氣磅礴的氣勢,但是卻反映了彭德懷的謙虛和質樸,反映了他對毛澤東的欽佩和信賴。
就是帶著這種信念,1928年12月10日,彭德懷和滕代遠率紅五軍四、五縱隊和軍部直屬隊七八百人到達寧岡,紅四軍和紅五軍在井岡山會師,井岡山的革命力量不斷壯大。12月中旬,毛澤東在井岡山的茅坪和彭德懷進行了暢談,向彭德懷詳細談了對中國革命道路和前途的看法,給彭德懷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2.誰敢橫刀立馬 唯我彭大將軍
1947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住在陜北梁家岔,指揮距此10公里的沙家店戰役。毛澤東向彭德懷下達命令后,又與彭德懷通電話,做了許多具體指示,甚至連挖不挖戰壕,挖在哪里都講到了。
戰役打響后,毛澤東守在電話旁邊,一邊和前線聯系,一邊看地圖。同時還抽空閱讀其他各戰區的電報,寫電文,做部署。毛澤東不斷抽煙,衛士不斷沖茶。戰役打了三天兩夜,毛澤東沒出屋。
英勇善戰的彭德懷率領部隊在這狹小地區,發揮優勢,巧打猛攻,一舉殲滅敵鐘松的三十六師,全殲該師六千余人。捷報傳來,毛澤東喜悅萬分,想起了1935年寫給彭德懷的詩句: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這首詩是毛澤東在1935年10月19日寫的,當時紅軍主力越過六盤山,進入陜北革命根據地吳起鎮,國民黨所屬寧夏的馬鴻逵、馬鴻賓部派出近萬人“追剿”中央紅軍。結果被彭德懷所率紅軍設伏重創殲敵一個團,擊潰三個團,俘敵七百余人,繳獲戰馬近千。捷報傳來,毛澤東揮毫寫下了這首心潮澎湃的詩句。
今天他從詩句中截取了12個大字,揮毫潑墨書就一副聯語: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對聯熱情洋溢,激情如火,讀之令人心潮澎湃。形象、生動、傳神地將一個英勇善戰的將軍,栩栩如生地勾畫在人們的眼前,他氣勢磅礴,威震山河,英勇無敵的神態仿佛就在眼前。詩句不僅是一句頌歌,還飽含革命戰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同時也是對廣大紅軍戰士的鼓舞和鞭策。
彭德懷看了毛澤東龍飛鳳舞的草書,揮毫將“彭大將軍”改為“英勇紅軍”,對聯成了“誰敢橫刀立馬?唯我英勇紅軍”。這就更充分地表現了彭德懷一個革命者虛懷若谷的高風亮節,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
3.樹猶如此 人何以堪
1950年11月25日,毛澤東心愛的長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前線光榮犧牲。毛澤東是一位英明的領袖,但是他首先也是一位感情極其豐富的父親。他聽到毛岸英不幸犧牲的消息時,心靈再一次遭到強烈的震撼。當彭德懷內疚地談起自己沒有照料好岸英時,他久久地沉默著,一支支地抽著煙,抬頭凝望著窗外早已蕭條的柳枝,輕輕地念叨著庾信的《枯樹賦》: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凄愴江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這篇賦寫的是一個英雄暮年的感慨。通過樹木的生老病死,抒發了英雄對自然規律無法抗拒的無奈。毛澤東細細地品味著《枯樹賦》苦澀無奈的滋味,沉浸在喪子的寂寞和痛苦之中……終于,毛澤東將個人的痛苦強抑在心中,他揚起了他那高傲、自信的頭顱,激昂地說:“革命戰爭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岸英是一名普通的戰士,為國際共產主義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盡了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不能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不應該為中朝兩國人民共同的事業而犧牲。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呀!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
彭德懷在前線
毛澤東的堅強、寬厚、理解,使彭德懷內疚的心靈,稍稍得到了一點寬慰。
上一篇:《遍游五縣讀無字之書·身無半文閱天下疾苦——毛澤東與蕭子升應對吟詩》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岳陽人暢談岳陽·“先憂人”縱論“先憂”——毛澤東與左漠野》毛澤東詩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