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記錄病歷的人
【點睛之筆】
病歷是醫生用來記錄病人病情以及診斷、處理方法的文字資料。我國最早的病歷是在漢朝時出現的,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為倉公作傳,摘錄了他寫的二十五份病歷,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見到的中國最早的病歷。
【經典解讀】
西漢文帝時期,臨淄(今山東淄博)有個名叫淳于意的人,他年輕時在齊國做過管理糧倉的小官,于是人們尊稱他為“倉公”。倉公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那時他的很多親人都患了病,卻因無錢醫治而痛苦地死去了。面對這種失去親人的痛苦,倉公決定自學醫術,從而用精湛的醫術解除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于是,在職務之余,倉公不辭辛苦,四處搜尋藥方、拜求良醫,終于成為一代名醫。
后來,倉公遭到王公貴族的誣陷,被傳到長安受刑。他的小女兒執意隨父進京,并上書朝廷申明父親無罪,愿意為奴以換取父親的自由。漢文帝詔問倉公,發現他的醫術精湛,于是倉公得以被赦免,安全地回到了故里。倉公在回答漢文帝詢問時,敘述了自己學醫、行醫過程,以及自己的業務專長、師承、診療效果、病例等,史稱“診籍”(即診病的簿記),共計二十五個病例。他所答詔的病案一般涉及病人的姓名、年齡、性別、職業、籍貫、病狀、病名、診斷、病因、治療、療效、預后等。這就是最早的病歷,反映了倉公的醫療學術思想,以及對醫案記錄的創造性貢獻。
上一篇:國學《我國古代有醫院嗎》賞析
下一篇:國學《我國第一所官修寺院——白馬寺》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