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代英 【本書體例】
康熙間,河道總督趙世顯與里河同知張灝(hào浩)斗富。
張請河臺飲酒,樹林上張燈六千盞,高高下下,銀河錯落。兵役三百人,點燭剪煤,呼叫嘈雜,人以為豪。
越半月,趙回席請張,加燈萬盞,而點燭剪煤者不過十余人,中外肅然。人疑其必難應用,及吩咐張燈,則颯然有聲,萬盞齊明,并不剪煤,而通宵光焰。
張大慚,然不解其故。重賄其奴,方知趙用火藥線穿連于燭心之首,累累然每一線貫穿百盞,燒一線則頃刻之間百盞明矣。用輕羅為燭心,每燭半寸,暗藏極小爆竹,爆聲輻膊,燭煤盡飛,不須剪也。
鹽商安麓村,請趙飲酒,十里之外,燈彩如云;至其家,東廂西舍,珍奇古玩,羅列無算。趙顧之如無有也。直至酒酣席撤,入燕室小坐,美女二人捧雙錦盒呈上,號“小玩意”,趙啟之,則關東活貂鼠二尾,躍然而出,拱手向趙,趙始啞然一笑,曰:“今日費你心了。”
(選自《續新齊諧》)
康熙年間,河道總督趙世顯與里河同知張灝比賽豪富。
張請河道總督飲酒,樹林上設置明燈六千盞,高高下下,好象錯落有致的銀河一般。派兵役三百人,點蠟燭剪燭芯,呼叫嘈雜,人人以為氣派宏大。
過了半個月,趙擺酒席回請張,加燈萬盞,而點蠟燭剪燭芯的也不過十幾個人,里里外外都很清靜。人們懷疑這十余人一定難以應付。等到吩咐點燈時,只聽見颯颯有聲,頃刻間萬盞齊明,并且沒人剪燭芯,卻通宵光亮。
張極羞愧,但又不解這其中的原因。他重金賄賂趙的奴仆,才知道趙用火藥線串連在燭芯的頭上,這樣連續成串,每一根線串連一百盞燈,點一根線頭,頃刻之間一百盞燈都亮了。用輕薄的綢布做蠟燭芯,燭芯每隔半寸,暗藏很小的爆竹,爆竹炸聲嗶剝,燭芯灰統統炸飛,不需要剪了。
鹽商安麓村,請趙飲酒,十里內外,燈彩狀如云霞;到他家一看,東廂房、西廂房,珍奇古玩,羅列無數。然而趙看著這些東西好象什么都沒看見一樣。直到酒酣席散,進到休息室小坐,有兩個美女捧一對錦盒呈了上來,稱作“小玩意兒”。趙打開一看,見是二只關東的活貂鼠。貂鼠跳躍而出,拱手向趙作揖,趙才啞然一笑說:“今日讓你費心了。”
這是一篇描繪封建官吏之間爭豪斗富的作品。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統治階級窮奢極欲、驕狂無度的生活面目。早在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中就有一名篇《石崇與王愷爭豪》,這篇處于“粗陳梗概”時期的筆記小說,敘述十分簡約,僅用一個極富特征的細節——石崇面對王愷的斗富之寶、武帝所贈“世罕其比”的珊瑚樹,毫不在意,漫不經心,一揮手“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就生動刻畫了石崇飛揚拔扈的氣勢、不可一世的驕橫。與之相比,袁枚的《張趙斗富》,構思更精巧,更講究藝術手法的運用,更注重揭示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的個性差異。從中可看出作者對前代作品的繼承與發展。
文章題目寫兩人斗富,實際展示了三人爭豪的過程。張請趙飲酒,園林中張燈六千盞,燈盞高下錯落,燭影搖曳閃爍有如天上銀河。數百兵丁點燭剪煤,“呼叫嘈雜,人以為豪?!弊髡哂煤甏蟾畸惖膱雒婷鑼憦垶患滓环降膴Z人氣勢和他恃富矜有的自得與輕狂。半月后,趙回席請張。張燈萬盞,景象更加輝煌,但作者舍棄場面的重復描繪,將之一筆帶過,以突出張趙斗富的迥異之處:一方三百兵丁點燭剪煤,“呼叫嘈雜”;一方十余人點萬燈且不須剪煤,故“中外肅然”。原來趙更經過一番精心準備,用火藥線燃燈,以爆竹剪煤。這技高一籌的競賽,當然是以耗費更多金錢來實現的。在這里其工于心計、狡黠老辣的性格特征躍然紙上。
再看鹽商安麓村如何向朝廷大員趙世顯夸豪。安宴請趙,刻意布置了“十里如云燈彩”,滿宅無算古玩。但趙根本不屑一顧,一筆勾畫出他作為豪富和大官僚“大巫見小巫”的傲慢與優越感。封建社會重農抑商,安雖巨富但畢竟社會地位低下。他以萬金難買且通曉人意的活寶送禮夸富,可謂是挖空心思,絞盡腦汁了。“小玩意”之稱也道出安的殷勤巴結。然而趙見慣不驚,僅“啞然一笑,曰:‘今日費你心了’”而已。其情緒平平,其言語淡淡,然而趙遠遠超出張、安之上的豪富盡在不寫之中。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文章前半部分極寫張夸富,是為寫趙作鋪墊;后面寫安送禮顯豪亦是為寫趙作反托。前墊后托中,作者通過人物不同的外在的言行,顯示其各異的內在的心態、個性,從而構成多方面的對比。如張灝張張揚揚的做派與趙世顯不動聲色、暗中較勁的對比;安麓村曲意逢迎與趙世顯傲然不為所動的對比;張先前頗有驕人之色后轉而大慚的自比;以及張的輕狂與趙的老辣,安的巴結與趙的矜持的對比,等等。在多重對比之中,作者不著一字地抨擊了權貴豪富們競相奢華的丑惡面目,鮮明突出地表現了人物(特別是趙世顯)各異的性格特征。
上一篇:張羽軍
下一篇:張鷺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