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685—762,712—756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名隆基,英武有才略,初封臨淄王,任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罷官回京師后,秘密招集勇士,又在羽林軍的“萬騎”隊伍中結交一批官兵,等待時機奪取政權。景龍四年(710)六月,韋皇后與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死唐中宗李顯,立溫王李重茂(中宗少子)為帝,韋后臨朝亂政。李隆基與姑母太平公主(武則天女)聯合,率羽林軍攻入宮中,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由太平公主(睿宗妹)出面,恢復睿宗的帝位。李隆基以討韋后功,進封平王,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以擁立功,得參決朝政,專權用事,不少大臣依附于她。延和元年(712)八月,李隆基受父禪登帝位,次年八月,賜死陰謀廢立的太平公主,斬其黨羽宰相竇懷貞、蕭至忠、岑羲等數十人,保住了帝位。唐玄宗在開元年間(713-741)是個勵精求治的皇帝。他先任用賢能的姚崇為相,整頓武周后期以來的弊政,進行改革,主要內容有三:一是,精簡機構,裁減冗官。撤銷了作用不大的司、監、署十余所,罷除斜封、待闕、員外等官數萬員,糾正了長期以來官吏冗濫的現象。二是,淘汰僧尼,壓抑佛教。勒令二萬多僧尼還俗,不許百官之家與僧尼道士來往,禁止新建佛寺、鑄造佛像,限制寺院經濟的發展。三是,縮減開支,減輕賦役。不貪邊功,不興土木,以省民力。封戶的租庸調,改由政府統一征收,封主到官府領取,以限制他們對生產者的無限盤剝。在經濟上,采取發展生產的各項措施,興修水利。四年后姚崇引退,玄宗任命有才干的宋璟為相,堅持推行改革政策。結果,賦役寬平,刑罰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戶口比唐初增加了四倍。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為大詩人杜甫所目睹,他在《憶昔詩》里這樣描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開元間的二十九年,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成為亞洲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因此,舊史家將這個時期譽為“開元盛世”,亦稱“開元之治”。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奢侈腐化,貪戀聲色,寵愛楊貴妃,先后重用善弄權術的李林甫和淫縱不法的楊國忠為相,使政治腐敗,官吏貪瀆,民日貧困,唐朝由盛而衰。天寶十五年(756),唐玄宗避安史之亂,西奔成都,行至京西馬嵬坡(今陜西興平縣西),隨行兵士嘩變,殺死楊國忠,玄宗被迫縊死楊貴妃。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屬寧夏)即帝位,遙奉玄宗為太上皇。次年末,玄宗回長安,寶應元年(762)四月病死,謚號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后世簡稱“唐明皇”。關于唐玄宗的事跡,載于新、舊《唐書》的《玄宗紀》。今人的論文,烏廷玉的《論唐玄宗和“開元之治”》(《社會科學戰線》1980年第一期),華世欣、劉光曙合寫的《論唐玄宗李隆基》(《固原師專學報》1983年第二期)等可供參閱。
上一篇:唐律
下一篇:唐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