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靳(jìn)
212 靳(jìn)
【尋根溯源】
靳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源自羋姓。戰國時候,楚國有個大夫尚,為人隨和,受楚懷王和王后的寵愛。后來尚被分封到靳(今湖南省宋鄉縣一帶),采食于靳水,稱為靳尚。靳尚死后,其子孫以封地作為姓氏,稱靳氏。二是出自少數民族姓,五胡十六國時,匈奴族有靳氏。有靳淮自立為王。靳淮的子孫中,后融入漢族,世代稱靳氏。三是他姓改姓。明末覆國,為避禍改國姓朱氏而隨母舅姓靳而來。
【變遷分布】
早期在江漢地區和中原地區活動。漢唐時期,在西河郡(今山西)形成郡姓望族。宋代以來,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如山東高唐、鄒縣、濟寧,山西曲沃、長治,河北徐水、灤縣,河南獲嘉、沁陽、尉氏以及天津等地。
【名人薈萃】
靳裁之:宋代文士,精通儒家學說,曾為南宋經學家胡安國的老師。
靳學顏:明代官員。濟寧(今山東省濟寧)人。明嘉靖十四年進士,授南陽推官,入為太仆卿,巡撫山西。改吏部右侍郎。以首相高拱專政,謝病歸。
靳輔:清代官員。遼陽(今遼寧遼陽)人。官職是“河道總督”,他熟知水利,對古代水利工程潛心鉆研,吸取前人經驗,指導民眾治水修渠,深受百姓愛戴。后來寫出一部《治河書》,是中國治水歷史的總結,是水利史上重大貢獻。
上一篇:百家姓《儲(chǔ)》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汲(jí)》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