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晏(yàn)
324 晏(yàn)
【尋根溯源】
晏姓有三種來源。一是源自姜姓,春秋時齊國著名的賢臣晏嬰被后人尊稱為晏姓始祖。二是源自陸終氏,為顓頊帝的后代。傳說時代有陸終氏之子晏安,其子孫以祖父字為氏。三是堯帝時大臣晏龍的后人。
【變遷分布】
早期在山東、河南一帶活動,并在齊郡(今山東臨淄一帶)形成名門望族。宋代以來,在江西形成晏氏名門,并有分布在陜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蘇、貴州等地。
【名人薈萃】
晏嬰:春秋時齊國夷維(今山東高密)人,任相國,后人將他的言行編成《晏子春秋》一書,宣揚他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nèi)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wèi)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晏殊:北宋宰相,著名詞人。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曾以“神童”之名被真宗如為進(jìn)士,官集賢殿學(xué)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他填詞擅長小令,承襲南唐風(fēng)格,多表現(xiàn)士大夫階層的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音調(diào)和諧。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珠玉詞》等。他喜好賢能,范仲淹、孔道輔、歐陽修等都曾是他的學(xué)生。他的兒子晏幾道也是北宋著名的詞人。
晏鐸:明代大臣。進(jìn)士,翰林院庶吉士,歷任福建道御史。他學(xué)問淵博,才華出眾,為官清正,政績斐然,受到人民愛戴,是明英宗時期的“景泰十才子”之一。
晏敦復(fù):南宋詩人、正直大臣。晏殊曾孫。官至吏部尚書兼江淮等路經(jīng)制使。不屈于秦檜等人權(quán)勢,反對議和。宋代大臣。宋高宗曾給予“嚴(yán)峻耿直,敢于議政”的好評。
上一篇:百家姓《莊(zhuāng)》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柴(chái)》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