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宰(zǎi)
302 宰(zǎi)
【尋根溯源】
宰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出自周朝宰父的后代,以官名作為姓氏。宰父是周朝的一個官名,職責是管理王朝的內外事務。宰父官的后代,大多數用祖上的官職作為自己的姓氏,稱為宰父氏或宰氏。后來宰父氏也有改成宰氏者。成為宰氏的一支。二是源自姬姓,是一個以官職名作為姓氏的姓。春秋時期有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孔在周朝擔任太宰,故被稱為宰孔、宰周公。他的后代以祖上的官職作為姓氏,稱宰氏,成為宰氏的一支主要源流。
【變遷分布】
早期今河南、山東一帶活動。漢唐之間,在西河郡(今山西一帶)形成宰氏望族。為罕見姓氏,當今在河南林州、內黃,上海嘉定,安徽淮南,江西萍鄉,北京,臺灣等地分布。
【名人薈萃】
宰孔:周朝大夫,任周王室太宰,周公之后,亦稱周公孔、宰周公。或謂即周公忌父,或謂周公忌父弟。為宰姓的始祖。
宰予:儒家學者,春秋時期魯國人,字子我,故又名宰我,孔子的得意門生,列于孔門言語科,口才特別好,而勿厚于德,和子貢一樣因為辯才而有名。宰予曾任齊國臨淄大夫,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宰應文:明代孝子。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家境很貧窮。長大以后為了表達對父母的孝敬,他把父母的形象刻成木頭人,而且像對待活人一樣來侍奉,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成為當時有名的孝子。
上一篇:百家姓《冉(rǎn)》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酈(lì)》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