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升起來了,黃黃的,像一只薄薄的金黃月餅。地上,黑的、白的界限清清明明,樹影搖搖晃晃。村莊上靜得很,莊心河銀晃晃地流著,水聲脆脆地唱著。
我們出發了,外婆家里的小狗大黑也跟在后面。干什么?偷月餅!偷東西,肯定不是好人,連狗見了也要咬。但在紅蜻蜓故鄉,卻是古樸淳厚的鄉風。中秋晚上,每家每戶都要焚香敬神,“中秋不敬月,出門遭雨雪”。在自己家的天井里,小桌上供上幾只月餅,一大碗煮熟的老菱,一管長長的整藕,點燃一炷香,主人在繚繞的煙霧之中作個揖,說幾句吉利的話,然后便回到屋里睡覺,一任月光和清風欣賞品嘗。倘若黎明時節,月餅不見了,那最好,全家都高興。
不知怎的,這鄉風漸漸不那么濃了,人們對它有些“淡”。已有好幾年吃不上月餅了,連糯米元宵也有點勉強了。聽說,藕塘填了,水面上,只能放水浮蓮,吃不到菱了,糯稻不種,自留地也只能偷偷地栽。我和弟弟、妹妹就只有靠“偷”了。原來還可以多“偷”幾家,現在“偷”不到了。我們只有到月婆婆家去了。
月婆婆,人說她是個老姑娘。我也不懂什么意思,只曉得有一個人住在那又破又矮的小草棚里,是“五?!薄K且粋€盲人,但走起路來像明目人一樣,從來沒有跌過跟頭,每天還到河邊拎水回來用。她靠搓繩賣幾個零用錢。每年中秋,月婆婆總要備十幾只月餅供供月亮,而“月神”對她又特別“給臉”,每次總要吃得光光的。
踏著一路水似的月光,我們幾個來到了月婆婆的家門口,悄悄蹲在她屋前的草叢中。月婆婆從草屋里出來了,她瘦精精的,滿頭銀發,雙手端著兩只大碗,黑乎乎的,大概是剛出鍋的老菱,放到供桌上。真怪!哪來的老菱?心急的小胖就要下手,我忙按住他。月婆婆又出來了,顫顫巍巍的雙手捧的,是月餅!好像掉了一片餅屑子,月婆婆拈起往嘴里送,又停在半空中,放回,將缺角湊上,那股誘人的油香和甜味散布在空氣里,襲擾我們的胃。月婆婆雙手作成拱狀,向東天那團圓月作了個揖,然后喃喃自語:“月公公,今年我搓的草繩價錢低,只能買四只,讓你挨餓了,明年,再多買些補給你?!?/p>
聲音很低,很虔誠,我們都沉浸在一種神秘的氣氛中。許久,我們都沒有敢動,我們有點想回家了,身上涼潤潤的,下露水了?
月婆婆拿出一張小板凳和一捆捶熟了的稻草,搓起繩來。一股金黃的小溪從她兩掌之間涓涓流出,她輕輕哼起了一首古老的歌謠:
涼月巴巴,照見家家;
家家歡樂,天天吃粑……
我們靜靜聽著。許久,她放下手中的活,走進屋里,好像睡下了,好像是在嘆息,一摞金色的草繩愣在那里,一動不動。
我想起了什么,挪了一下身子,又往回一縮,又挪了一下,最后爬出草叢,躡手躡腳地走近小桌,將四只月餅捧到手上。小胖和我弟弟跑來幫忙抓菱角,誰知慌忙之中將兩只碗碰倒在地,清脆的聲音劃破寂靜的夜。月婆婆的白發在窗口出現了,我們好像看到了她的笑容……
如今,月餅品種繁多,且屬于高熱量的食品,孩子們也不會盼著吃了,每年中秋前后,女兒看我早飯都用月餅當主食,就說:爸爸,高糖高油、少吃。我說,我吃的是童年記憶。
(作者系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上一篇:周艷麗《 姥家門口唱落子》全文
下一篇:王彥峰《一輪明月寄相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