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實的自己
季先生語錄:
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么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時怎樣,老年時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絕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
季先生認為,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變化總是難免的。縱然如此,季先生還是主張人活著,無論何時,無論思想感情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都應該做真實的自己。
季先生的這一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知道,人活一世,是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因此,人的一生,應當做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按照別人的看法和說法而活,更不應為了某種虛榮或是名譽而刻意去掩飾自己,這樣自欺欺人的做法于己于人都沒有實際的好處。
譬如,一個連過去人生中的瑕疵都無法承認的人,又怎么能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我們每個人都從昨天而來,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一個掩蓋和割斷過去的人,就好比一個沒有歷史、沒有底蘊的民族,這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非常可悲的。縱然他的今天是輝煌的,也可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但其美好也是有限的。
所以,真實,有關一個人的修養(yǎng)。它涉及一個人對自我缺陷、自我變化等的態(tài)度問題。不真實的人,眼里只能容下自己的輝煌與成就,而對自己的瑕疵,則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是矯揉造作,刻意加以掩飾。這樣的人,難以逃脫虛偽的嫌疑。而一個真實的人,則敢于承認多方面的自己。這樣的態(tài)度,并不是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持以假裝看不見的態(tài)度,而是以一種客觀的眼光去評判,并用真誠的態(tài)度去承認和改正。這樣的人,一生坦蕩、純真,問心無愧。
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人真實不真實,決定其人格可以到達的高度,自然而然,也就體現(xiàn)了其修養(yǎng)的高低。
對于這一點,季先生也表示贊同。他嚴厲地批判那些掩蓋過去,對過去竭盡矯飾的文人,而倡導大家做真實的自己。所以季先生說,他不贊成那種盡量掩飾過去以求讓自己一生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感情都保持一致的作家的做法,他覺得這有點作偽的嫌疑。而其本人,盡管他一生的寫作路線,以及其前后思想感情有矛盾的現(xiàn)象,但他并沒有把表現(xiàn)出矛盾的文章刪除或者是藏起來,而是選擇讓它們完好無損地統(tǒng)統(tǒng)保留下來。他說:“不管現(xiàn)在看起來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謬,我都不加掩飾,目的仍然是存真。”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季先生,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真實心情,用文字描繪自己的真實感情,只要當時是出自真心的,不管現(xiàn)在看來如何,都無關緊要。就算別人覺得有損其形象,他也不會為了完滿自己的寫作生涯而去加以掩蓋。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所以,季先生的品格深為文人所敬佩和頌揚。
生活中,季先生這樣的“真實”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因為真實不僅是一種態(tài)度,更是一個人的修身之道。人活一世,若是總活在虛偽之中,最后會連自己也難以分清楚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悲的。試想,對于過去的過錯,若是不能用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去承認,那么,又怎能以一個平靜的心情去改正和避免?如此一來,就可能重復犯同樣的錯誤。這還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這樣的人總是以虛偽去逃避,而又在逃避中重復地作偽。長此以往,當無法逃避的時候,怎么辦?而這樣的人,真正到了捫心自問的時候,會不會因為后悔而在悔恨中度過余生,甚至死不瞑目?
果真如此,那便是自編自導的悲劇,是我們必須引以為鑒的。
實踐證明,真實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修身之道。一個敢于做真實的自己的人,才能如季先生一樣做一個至真至純問心無愧的人。
但是,究竟怎么做,才能做真實的自己呢?前文已經涉及些許。如勇敢承認自己過去人生中的瑕疵,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缺陷,并且朝著好的方面去完善自己等。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講修身之道,做真實的自己,還可以從其他的方面去努力。比如思想感情上,是非問題的分辨上等。做到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開心就是開心,憂傷就是憂傷……而不是表面一種態(tài)度,內心的態(tài)度卻又與之截然相反。人前,有的時候或許要抑制;但是人后,獨處的時候,不必委屈自己去成全誰的夢想。
當然,這也不是千篇一律地適用,比如,作為一個知名作家,這個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如貪污腐敗,該抨擊的,你因為某種壓力而去褒揚,這是有違做真實的自己這一修身之道的。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作為一個作家,應該把筆桿子當槍桿,毫不留情地拿出自己真實的筆力來,說出自己的真實心情,痛擊黑暗的現(xiàn)實。這才是做真實的自己的表現(xiàn)。
人生在世,我們要做真實的自己,這樣才能成就至真至純問心無愧的人生。否則,將會迷失自我,一生虛偽,孰是孰非,我們要認真掂量。
上一篇:做人該有人性,不該有獸性
下一篇:公德,不可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