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填海
【概說】
精衛是一種海鳥。傳說炎帝的女兒被大海淹死后,其精魂化作精衛,為了復仇,她立志把海填平。精衛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宏偉的志向,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后世人們常以“精衛填海”比喻目標堅定、矢志不渝。
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山海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故事錦囊】
女娃是炎帝最喜愛的孩子,炎帝把她視若掌上明珠。有一天,女娃駕著一只小船獨自到東海游玩。游玩中,海上突然起了狂風大浪,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淹死了。炎帝非常悲痛,但他無力使女娃復生。
女娃死后,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鳥,住在北方的發鳩山(今山西省長子縣西)上。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經常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因此,人們便將這種鳥稱為“精衛”。
精衛恨大海奪去自己年輕的生命,她一刻不停地從發鳩山銜小石子或小樹枝往東海扔,想把大海填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管是赤日炎炎還是雨雪霏霏,不死鳥精衛飛翔在波濤洶涌、浩瀚無垠的大海上空,投下顆顆碎石、根根斷枝,它不間斷地叫著“精衛、精衛”,以激勵自己的斗志。它要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將東海填平。
【知識庫】
《讀山海經》其十賞析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①。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②。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③。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④!
注釋:①銜:用嘴含。微木:細木。②刑天:神話人物,因和天帝爭權被砍去了頭,但他不甘屈服,以兩乳為目,肚臍當嘴,仍然揮舞著盾牌和板斧繼續戰斗。③同物:女媧化為鳥,即使再死也不過從鳥化為另一種物,沒有什么憂慮。化去:刑天已被殺死,化為異物,但他對和天帝爭神的事并不悔恨。④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過去的壯志雄心。良辰:實現壯志的好日子。詎(jù):豈。
解讀:陶淵明寫的《讀山海經》共有十三首,節選的這首詩是第十首。詩中歌頌了精衛和刑天堅強的斗爭精神,寄托著詩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
上一篇:國學《神奇的火藥》賞析
下一篇:國學《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