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顆平常心
季先生語錄:
我現在的心情也平靜得很,是在激烈活動后的平靜。當人們意識到自己老了時,大概有兩種反應:一是自傷自悲,一是認為這是自然規律而處之泰然。我屬于后者。
季先生為人處世,不僅謙和明澈,而且恬淡平靜??梢院敛豢鋸埖卣f,季先生的一生轟轟烈烈,大起大落。縱然如此,他還是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順其自然,泰然自若。因此,季先生才能專注于他的學術研究、文學創作,才能擁有今天的卓著成就。
季先生說自己的第二個創造高峰是在他八十歲的時候,這與一般的學者不一樣,對于大多學者來說,八十歲應當是功成名就,抽身而退,安享晚年的時候,而季先生則正好相反。1981年,季先生開始撰寫《糖史》這部著作,最終于1998年完稿。整部著作長達七十三萬字。
《糖史》是季先生的心血匯聚成的著作,試想,對于早已深諳人情世故,經歷過風風雨雨,又已步入晚年的季先生來說,若是沒有一個平靜的心態,怎么能夠專注于這樣的研究之中?
所以說,人生在世,不論遇到什么事,也不論做什么,我們都應當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才不會患得患失,才不至于終日惶惶不安,擔心這,害怕那。誠如前面反復強調的,真正的人生是充滿缺憾的。也誠如古人所感慨的:人間正道是滄桑。所以說,人生幾十年,大風大浪是不可避免的,而小憂小傷更是家常便飯。
例如,工作上,我們可能因為大意而出錯,導致被炒魷魚。學習上,因為不仔細不認真,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這樣的不如意含有比較大的主觀因素。
而純粹因為客觀因素而導致的困境也不鮮見。比如,天災人禍。像季先生在十年浩劫中所經歷的那些折磨,也屬于因客觀因素導致的困境。
世人常感慨,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太計較?不如秉著一顆平常心,凡事盡人事,聽天命,順其自然,認真過好每一天,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即可。不然,終日為一時的“風雨”而沮喪,而彷徨,而憂傷,甚至絕望,又有什么用?難道這樣,問題就會自己解決嗎?抑或這樣,別人就會幫你解決問題?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長此以往,不僅解決不了眼下的問題,還可能會喪失對未來生活的希冀與信心,得不償失。
所以說,人生中,凡事面前,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塑造一個良好的心態。譬如名利,得而不大喜,失亦不大憂。要知道,誠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有得也必有失。保持平常心,才能知足,才能從容淡定地應對人生中的風浪,才能處變不驚。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才能如季先生一樣,在逆境中,亦能想得開,看得透,成為一個有所專注,有所成就的人。
在一個寺廟中,有一個小和尚看到三伏天時寺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很難看。于是小和尚跑去告訴師父,并且建議師父說:“師父,師父,您快撒點種子吧!不然,草地都禿了?!?/p>
師父笑著對小和尚說:“不著急,不著急,隨時?!?/p>
終于拿到了種子,師父對小和尚說:“去種吧。”
小和尚跑到草地上,認認真真地播下了種子,誰知,一陣風起,撒下去的種子,很多都被吹走了。小和尚急忙跑回去告訴師父說:“師父,師父,不好了,很多種子都被風刮走了?!?/p>
師父平靜地說:“沒關系,吹走的種子發不了芽,隨性?!?/p>
小和尚又跑回去看自己剛播下的種子,結果發現,在草地上覓食的鳥兒吃掉許多種子。小和尚又匆匆跑去告訴師父說:“師父,師父,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
師父說:“怕什么,那么多粒種子,鳥兒吃不完,隨遇?!?/p>
半夜,被狂風暴雨驚醒的小和尚跑到師父的房間,哭著對師父說:“師父,師父,這下全完了,種子全被雨水沖走了。”
師父答:“哭什么?沖就沖吧,沖到哪兒都是發芽呀,隨緣。”
數日后,在寺院練武的小和尚驀然發現,昔日枯黃的草地又綠起來了,連他沒有撒種子的地方也長出許多綠苗兒來。小和尚高興極了,跑去告訴師父說:“師父,師父,快來看吶,種子都發芽了,草地又長出來了!”
師父鎮定地說:“應該是這樣吧,隨喜?!?/p>
這則故事中禪師所表現的智慧,不恰恰同季先生的心態一樣嗎?可以說,他們都是生活的智者,都懂得凡事要順其自然,保持一顆平常心。他們的這種智慧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那就是,唯有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從容而淡定地面對生活中的諸事,才能如季先生那樣可以專注于自己的事情,才能像上述故事中禪師那樣不因客觀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心情。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上一篇:價值就表現在“變態”上
下一篇: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