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面對逆境
季先生語錄:
歷史上和眼前的那些大人物和大款們,他們一身系天下安危,或者系一個地區、一個行當的安危。他們得意時,比如打了一個大勝仗,或者倒賣房地產、炒股票,發了一筆大財,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自以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固一世之雄也”,怎二兩二鍋頭了得!然而一旦失敗,不是自刎烏江,就是從摩天高樓跳下,“而今安在哉”!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寫道:“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而司馬遷自己,在被宮刑后,決心著書立說,以雪奇恥大辱,所以才有了“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的《史記》。這是古人在逆境中取得的成就。
但是,并非所有處于逆境中的古人,都能如他們一樣取得卓越的成就,由此可見,逆境中的心態至關重要。縱觀那些在逆境中成就自我的古人,我們不難發現,盡管他們不能輕而易舉地改變自身所處的現狀,但是他們都能以樂觀地心態面對困境。換句話說,他們不因自身所處的困境而沉淪,而自暴自棄,相反,他們能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發憤圖強,進而成就自我。
漫漫人生路上,我們難免會遇到逆境。這時候,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去與逆境相處,才能讓自己從容生活呢?答案是樂觀。古人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要樂觀地面對逆境,以退為進,用這樣的戰術,才能制服逆境,才能轉敗為勝。不然,則可能被逆境中的重重阻礙擊垮。
季先生對那些在逆境面前,“不是自刎烏江,就是從摩天高樓跳下”的人,給予了嚴厲的批評。事實上,季先生本人,一生中遇到眾多的困境,但是,自始至終,季先生都沒有向逆境投降。比如,在德國留學期間,即便餓得沒有了知覺,以至于后來很多年都沒有飽的感覺,在這樣的情況下,季先生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他依然每天雷打不動地去研究所看書,鉆研自己的課業,專注于自己的學術研究。若是沒有樂觀豁達的心態,一般人是難以做到這一步的。而對于季先生來說,若是不能樂觀地面對那一場逆境,那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可見,逆境中,有沒有樂觀的心態,至關重要。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十年浩劫”中,一位音樂老師和一位中文老師都被下放到一個非常偏僻的農村進行“勞改”。他們被分配到一個小組中,每天做著同樣的工作,那就是鍘草。勞動一年后,那位音樂老師依然活得很快樂。他每天不僅認真勞動,閑時還歡快地哼哼歌。而那位中文老師,卻含恨而去了。
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勞動著。六年過去了,這位音樂老師不論是容貌上,還是精神上,看上去都沒有多大的變化,更沒有老態,亦沒有滄桑之意。后來,這位音樂老師恢復原職,回到大學當教授,朋友們都對他表示羨慕,大家問他,在那樣非人的生活中,他是怎么生活過來的。他笑著回答說:“我每次鍘草都是按4/4拍的節奏來鍘的,鍘草對我來說其實是欣賞音樂……”
音樂老師和中文老師遇到的逆境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是結局卻截然不同。原因就在于兩人對待逆境的不同態度上。前者樂觀,而后者悲觀。
這又再一次說明,逆境面前,心態至關重要。我們甚至可以說,什么樣的心態決定什么樣的人生。事實亦如此。樂觀的人,能透過逆境中的阻礙,看到生活的樂趣與希望,進而用心地感受這樣的快樂,甚至忘記暫時所處的困境;而悲觀的人,只能“一葉障目”,只見困境,看不到其他。所以說,逆境中悲觀的人,是難以擺脫心靈的枷鎖,從容而淡定地生活的;而樂觀的人,則能撥云見日,打破對逆境的恐懼,做一個豁達、快樂、淡定的人。
人生中,我們要從容生活,淡定而歌,為自己而自豪,就應當如季先生一樣樂觀地面對逆境。否則,不但不能平靜地生活,更不可能取得成就。
上一篇:為別人著想百分之六十
下一篇:人不能失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