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今 【本書體例】
咸豐庚申,英法聯軍自海入侵,京洛騷然。
距圓明園十里,有村曰謝莊,環村居者皆獵戶。中有魯人馮三保者,精技擊。女婉貞,年十九,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是年謝莊辦團,以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樹幟曰“謝莊團練馮”。
一日晌午,諜報敵騎至。旋見一白酋督印度卒約百人,英將也,馳而前。三保戒團眾裝藥實彈,毋妄發,曰:“此勁敵也,度不中而輕發,徒糜彈藥,無益吾事。慎之!”
時敵軍已近寨,槍聲隆然。寨中人蜷伏不少動。既而敵行益邇。三保見敵勢可乘,急揮幟,曰:“開火!”開火者,軍中發槍之號也。于是眾槍齊發,敵人紛墮如落葉。及敵槍再擊,寨中人又鶩(wù務)伏矣。蓋借寨墻為蔽也。攻一時,敵退,三保亦自喜。婉貞獨戚然曰:“小敵去,大敵來矣。設以炮至,吾村不齏(jí及)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為計?”婉貞曰:“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火器利襲遠,技擊利巷戰。吾村十里皆平原,而與之竟火器,其何能勝?莫如以吾所長,攻敵所短,操刀挾盾,猱進鷙擊,徼天之幸或能免乎?”三保曰:“悉我村之眾,精技擊者不過百人,以區區百人,投身大敵,與之撲斗,何異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談?!蓖褙懳@曰:“吾村亡無日矣!吾必盡吾力以拯吾村!拯吾村,即以衛吾父!”于是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曰:“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諸君無意則已,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氨娊愿袏^。
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piáo飄)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陰翳(yì義)蔽日,伏焉。未幾,敵兵果舁炮至,蓋五六百人也。拔刃奮起,率眾襲之。敵出不意,大驚擾,以槍上刺刀相搏擊,而便捷猛鷙(zhì志)終弗逮。婉貞揮刀奮斫,所當無不披靡,敵乃紛退。婉貞大呼曰:“諸君!敵人遠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眾人竭力撓之,彼此錯雜,紛紜拿斗,敵槍終不能發。日暮,所擊殺者無慮百十人,敵棄炮倉皇遁。謝莊遂安。
(選自《清稗類鈔》)
清朝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從海上入侵中國,北京一帶極為混亂。
離圓明園十里許,有個謝莊,村民們以打獵為生。其中有個叫馮三保的山東人,精通武術。他的女兒婉貞十九歲,從小喜歡武術,學過的武藝,樣樣精通。這一年,謝莊成立了地方武裝——團練,因馮三保為人勇敢又精通武藝,被選為頭領。他們在村外險要之處用石頭和土修起了寨墻堡壘,樹起旗幟,上面寫著“謝莊團練馮”。
一天中午,偵察人員報告說,敵人的騎兵來了。一會兒,一個白人頭領,是個英國人,率領一百多個印度兵,騎著馬奔馳而來。馮三保讓團丁們裝好火藥,上足子彈,不要隨便開槍,說:“這是一伙強敵,瞄不準就開槍,我們就白白耗費彈藥,不利于我們消滅敵人,一定要慎重行事!”
此時敵軍已接近石寨,槍聲大作,寨墻里的團丁們,靜靜地蜷曲著身體,一動不動。敵人越來越近了。三保見敵人已近跟前,有機可乘,忙揮動旗幟,高喊:“開火!”開火,是軍隊中開槍射擊的信號。于是,大家一齊開槍,敵人恰似樹上的落葉,紛紛從馬上栽下來。等敵人清醒過來還擊時,工事里的團丁們又隱蔽下來,以石墻作掩護。攻打了一陣,敵人敗退下去,馮三保自己也十分高興。只有婉貞擔憂地說:“雖然小股敵人敗了,但大股的敵人一定會再來的,如果他們用大炮來轟炸,我們的村莊不就被炸成粉末了么?”馮三保驚異地問:“你有什么辦法?”婉貞說:“西方人擅長槍炮,但他們對武術卻不精通。槍炮有利于遠距離作戰,武術在近距離作戰有優勢。我們村十里以外都是平原,用槍炮打仗,我們怎么能打勝呢?不如用我們的長處,打敵人的短處,拿大刀,握盾牌,象猴子一樣巧妙前進,象鷹一樣迅速出擊,也許借助天賜的幸運,或許能避免一場大災難。”三保說:“村里精通武藝的僅有百十人,讓這么少的人去同眾多的敵人搏斗,這同將一只羊投進狼群無異。你還小,不要多嘴?!瘪T婉貞輕聲嘆息說:“我們的村莊很快就完了。我必須盡力拯救我們的村莊,救了村莊,就是護衛了我的父親。”于是,婉貞召集謝莊所有精通武藝的年輕人說:“坐著等死,不如拿起武器,救自己的村莊,大家如若不想救就算了,如果大家有意,就聽我的指揮,”大家聽了,都很興奮。
于是,馮婉貞率領一批青年,整裝出發。他們身穿黑色服裝,手拿明晃晃的大刀,機靈得象猿猴一樣。離村四里的地方有座森林,樹蔭濃密,遮天蔽日,他們埋伏在這里。不久,敵人果然抬著大炮來了,約有五六百人。馮婉貞率眾拔刀而起,闖進敵群,襲擊敵人。敵人沒有防備,驚慌失措,只好用槍上的刺刀拚搏,但總不如團丁們輕捷勇猛。馮婉貞揮刀猛砍,敢于上前的敵人,都被她打倒了。敵兵無奈紛紛后退。馮婉貞大喊:“鄉親們,敵人離開我們,是想使用他們的炮火,我們要奮力追擊!”于是大家努力阻止敵人的后退,敵我雙方混戰一起,敵人的槍炮始終沒有派上用場。天快黑的時候,已殺死一百多敵人。敵軍丟下大炮倉皇逃跑了。謝莊也保住了。
清咸豐庚申年,為公元1860年。
1840年,英國帝國主義侵略者,經過海盜式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帝國主義列強,緊步英國后塵,肆意侵略中國,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1856年,英國又借口“亞羅號事件”,再次對中國發動戰爭。1857年11月,英、法聯軍攻占大沽口,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同帝國主義分別簽定《天津條約》等。1859年9月,英、法、美三國在大沽口吃了敗仗,1860年2月,英法代表要求中國賠償損失。4月,又以開戰相威脅,清帝咸豐認為事態嚴重,命令將士不許先動手,準備和談。8月,侵略者威脅海淀一帶,燒殺搶掠,奸淫婦女,無惡不作。9月血洗西苑,火燒圓明園。人民忍無可忍,紛紛建立民間團練自衛。小說《馮婉貞》,就是描寫了北京西郊人民揭竿而起,在馮三保及馮婉貞父女領導下,以己之長,攻敵之短,以弱勝強,克敵制勝,打敗英軍的侵略,保衛家鄉的故事。
這是一篇在藝術上比較成熟的小說,作者能以簡單的故事,生動而有力地描寫了中英進行的激烈戰斗,刻畫了馮婉貞這位智勇雙全的巾幗英雄形象。馮婉貞的出場,小說僅用“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作了交待。在她父親馮三保指揮下,和英軍交戰,小有勝利時,包括馮三保在內,都笑逐顏開,而“婉貞獨戚然”,第一次寫了她與眾不同。她認為,敵人小股部隊失敗了,馬上要有洋槍大炮的大部隊來報復,如不做好準備,家鄉難保。父親覺得女兒的話有理,就向她問對策。馮婉貞說:“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主張“以吾所長,攻敵所短,操刀挾盾,猱進鷙擊”的作戰方案。三保認為謝莊會技擊的人太少了,沒有采納她的建議。馮婉貞不顧父親的反對,為了保衛自己的村莊,當機立斷,號召和組織善技擊的青年,設下埋伏,出敵不意,短兵相接,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棄炮倉皇逃遁,謝莊遂安?!边@是作者第二次寫她的與眾不同。就是憑這些描寫,似乎把我們一步步帶到了戰場,親眼看到了馮婉貞那聰明的預見、果斷而機智的指揮能力和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
在結構上,《馮婉貞》也有它的特點。全文不到800字,先后寫了兩次戰斗,塑造了父女兩位英雄形象,似乎不再可能有筆墨寫別的。然而,作者還是騰出筆墨,描寫環境,烘托出馮婉貞在怎樣的環境里,靠著大刀和技擊,戰勝英軍的大炮和洋槍,表現出了主人公的聰明智慧。
這篇小說在人物描寫上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其中有馮三保反對她組織青年技擊迎敵隊的思想沖突,又有敵我雙方激烈的戰斗沖突。在沖突中,表現了馮婉貞英勇善戰的形象。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不屈服于帝國主義侵略,善于揚長避短,敢于消滅敵人的斗爭精神,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虛弱本質。
上一篇:養蜂
下一篇:馮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