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要從識人開始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認識一個人,不斷與之打交道,甚至與之成為朋友,久而久之,這之間到底是“君子之交”,還是“小人之交”呢?是要實現“淡如水”之交,還是要實現“甘若醴”之交呢?這都得從識人開始。
對于識人這一問題,南懷瑾先生提出了“識人難”的觀點。南先生在談論“識人難”的時候說:“孔子論人,認為有許多人,擔任某一種大位置、大要職,蠻好;但是要他改做實際工作,去執行一個任務,就完了。平常看他,學問好,見解也好,寫的文章、建議、辦法都對。可是,讓他去實際從事行政工作,就不行。有些人,要他從事實際行政工作,執行任務,會辦得很好,如果這樣認為他很了不起,把他提拔到太高的地位,那他又完了。”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識人難”這樣的情況又豈止限于工作上?在我們的人際關系中,也時常會遇到“識人難”的問題。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對此,南懷瑾先生更是表示肯定,所以他提倡,人要注重自身的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品行;而識人,要識別的就是對方的品行和修養,但是,識人僅看他的言行舉止,是不夠的,也是識不透的。
所以,南懷瑾先生說,一個人之所以成功,自有他的氣度,有優良的品質。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即可看出他的氣質如何,這需要一雙慧眼和睿智的思想。
識人不僅僅是領導者的事,也是我們每個平凡人不可避免甚至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因為我們都是生活這張大網里的一員,而并非是一座孤島,與世隔絕。同時,我們每天都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樣一來,在交際中,勢必會涉及一個識人的問題。所以,盡管識人不易,但是交友,必須從識人開始。
從識人開始,便要盡可能地避免濫交朋友的情況。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說,交什么樣的朋友,久而久之,在潛移默化中,自己也會變成那樣的人。假如,在交友之前,我們能辨別對方的品行,了解對方的個性,在交與不交之間,便能夠作出正確的選擇。這就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的,要識別對方的氣質。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又要求我們自身必須具有一雙慧眼和睿智的思想。
那么,如何才能用一雙慧眼和睿智的思想去識人?而慧眼和睿智的思想又從何而來?這也是我們要解決“識人”問題和“識人難”問題時所要面對的。
有一天,蘇格拉底帶著學生柏拉圖去樹林里散步。
他們一邊散步,一邊聊著天。這時候,他們談起了東格拉底。說到這個人,柏拉圖就非常生氣。
于是,柏拉圖激動地對老師說:“老師,我覺得東格拉底這人很不好!”
蘇格拉底饒有興趣地問:“你為什么這么說呢?”
柏拉圖說:“他經常在您的學說里挑刺兒。更可惡的是,他總是對別人提及您的鼻子,他說他很討厭您的扁鼻子。”
聽到這,蘇格拉底笑了笑,淡然地說:“可我倒覺得他這人不錯。”
柏拉圖非常疑惑地問:“老師,您竟然是這樣認為的?為什么您會覺得他人不錯?”
蘇格拉底說:“嗯。大家有目共睹,他對他的母親很孝順,他對母親的照顧幾乎是無微不至的;他對他的老師非常尊敬,無論他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從來都沒有做出對不起老師或者是不尊敬老師的事;他對自己的朋友,盡管常常當面指出其缺點,但是特別真誠,總是竭盡全力幫助他們改正缺點;他對孩子愛護有加,也非常和藹,經常和孩子們在一起做游戲;他對窮人非常同情,我曾經親眼看見他搜出身上僅有的一個銅板,放進了乞丐的帽子里……”
柏拉圖氣憤地說:“可是,老師,他對您卻不那么尊敬!”
“問題就在這里呀”,蘇格拉底拍了拍柏拉圖的肩頭,慈愛而又意味深長地說,“一個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看待別人,常常會把人看錯。所以,在看人這個問題上,我從來都不把他對我的態度,當成他為人的一貫態度。”
仔細地思考這個故事背后的深意,我們就不難發現上面兩個問題的答案了。要解決“識人”問題——全面而又客觀地認識一個人,我們就不能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和主觀的認識上去考慮和判斷,因為這可能涉及自身的利益或是喜好,難免會出現偏頗。假如我們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出發,那么我們的視線和判斷力就不會被左右。否則,再銳利的慧眼,再睿智的思想,也都不過是一種擺設。而這樣的視角,也正是南懷瑾先生所說的慧眼和睿智思想的來源。
識人能如蘇格拉底,也便能解決南懷瑾先生提出的“識人難”的難題了。而秉著這樣的原則去識人交友,也便能夠用獨特的眼光去看人,能夠用明智而豁達的思想去甄別人。
在人際交往中,倘若我們能夠從識人開始,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甄別一個人的品行,那么“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也是可以實現的。如此一來,淡如水的幸福也便不期而遇。
上一篇:萬物得于心定
下一篇:思考死的意義,收獲生的徹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