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清水自潔,上梁不正下梁歪
南宋大學問家朱熹寫過這么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引申開來,我們可以認為,它所要表達的意思正是“源清水自潔”。之于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工作,它也是意味深長的。比如說,為父母的,品行端正,學識淵博,兒女自然也是非常知書達理的。為領導的,廉潔正義,潔身自好,以身作則,下屬也少有假公濟私、貪贓枉法之徒。領導做好了榜樣,貫徹了良好的教育,樹立了良好的風范,隨其后的人,必然會深受其積極影響。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而孔子所言“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更表明領導自身的品行、作風端正的重要性。
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進一步解釋道:“假如本身公正,去從政,不必講,當然是好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政者正也,要正己才能正人。假使自己不能端正做榜樣,那怎么可以輔正別人呢?”
所以說,無論是對于一個為政者,還是一個高層管理者,總而言之,只要是個領導,都應該懂得“源清水自潔”的道理,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嚴重性。若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好的領導,就先從自己做起,如南先生所說“端正自己,做好榜樣”,管好自己,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輔正別人。
的確如此,生活中,如果只是一個平凡的小員工,自己都做得不好,還對身邊的同事提意見,簡直就是有意為自己樹敵。這是非常不明智的。相反,如果在工作上你的態度比他的認真,工作任務完成得比他快、比他好,并且生活中是個熱心溫暖的人,那么看到別人的缺點時,你提出某些建設性的意見,別人是很樂意接受的,甚至會主動向你尋求幫助。
而對于一個領導者,更是如此,假如你本身天天脾氣暴躁,動輒訓斥員工,隨意遷怒,還要求員工要每天保持微笑,實在是強人所難,太可笑。再者,如果你本身只是一個每天抽煙喝酒,假公濟私,中飽私囊的領導,還時刻要求下屬要潔身自好,豈不是畫上臉譜唱山歌,矯揉造作而又讓人啼笑皆非嗎?這樣的領導提拔上來的人,不是見風使舵的小人就是無能無力的酒肉之徒。而這樣的領導帶領的團隊,也不會有大成就。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那么,要讓“水潔”,實現“下梁自正”的目標,作為一個領導,首先就要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管理好了自己,才能管別人。這也正是南先生的管人之智慧。
因此,南先生說:“偉大就是管理自己。很多人以為偉大就是領導別人,這實際上是錯的。成為一個成功管理者,要花50%以上精力管理好自己。當你不能管理自己的時候,你便失去了所有領導別人的資格和能力。”
那么,為了實現“水自潔”和“下梁自正”的目標,作為一個領導者,管理自己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呢?對此,南先生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
南先生說:“最難管的是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思想與情緒。你們要做老板、領袖,搞管理學,先管理自己吧!自情管理好,智慧管理好,理性管理好,然后再管理別人,再談事業。”
首先,作為一個領導,應該在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個人無論何時,做什么事,都應該做到問心無愧,對得起天地良心,這是最基本的。為政者,當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和氣概;哪怕是個小小的管理者,也應該以身作則,做一個有著良好作風和品行的帶頭者。
其次,應該管理好自己的脾氣。南先生說:下等人,有脾氣沒本事;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最“雷厲風行”的領導往往不是脾氣暴躁,怒氣沖天的人,而是“不遷怒”,能控制好自己脾氣的人。若是一個領導能始終善待自己的員工,那么這個團隊的人,也不會成為上欺下,下欺更下的人。
最后,要如南先生所說的,勿妄生貪念。欲望乃人之本性。能否控制自己的欲望,是成為一個優秀領導者的關鍵。
上一篇:距離產生美
下一篇:忍而不亂,才能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