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古詩文誦讀進行到底——淺談小學生古詩詞誦讀培養》
經典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人們可以從這些優秀詩篇中領略山河的壯美,感受漢語表達的豐富和美好。讓學生學習古詩是時代賦予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在實踐中,我遵循《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最新理念:“語文課程不僅要重視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運用規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視學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外國優秀文化的過程中,吸取精華,充實底蘊,形成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并提高比較辨別能力和鑒賞評價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創設情境,優化古詩教學。
一、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讀
1、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誦讀積極性。贊科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古詩詞的教學中需要運用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學生最愛聽老師講故事,可他們關于古代詩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興趣。在學習《贈汪倫》一詩時,我給學生講了詩人李白和汪倫的相識過程,故事幽默生動,巧設懸念,同學們聽得很入神,并不時地對汪倫的智慧大加贊嘆,為學習本詩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
2、教師鼓勵,激發學生誦讀興趣。教師鼓勵學生平時多積累古詩詞,在理解、積累的過程中,學會運用。例如,一旦學生在適當的語言環境中說出一句古詩來,要對學生給予表揚,既是對他本人的肯定,又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發現學生的日記、作文當中恰當地引用一句古詩詞,更應該在全班同學面前給予表揚,使學生有一種自豪感,成就感。其次,教師也要以身作則,盡量地多運用古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我經常在學生面前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激勵孩子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表達和朋友的深厚感情;用“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意外的驚喜,等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受古詩詞在表達上的魅力,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3、游戲競賽,培養學生誦讀信心。開展豐富多彩的古詩背誦活動,如“古詩背誦大賽”,在小組內進行選拔,選擇小組中的背誦小能手,小組之間進行PK。此外,每位學生都需要上臺抽取一首古詩進行背誦,背誦越多者獲勝。定期的古詩背誦,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
二、介紹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讀
小學階段引導學生誦讀詩詞,豐富語言積累,已經是課外閱讀積累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沉浸文本,才能真正入情入境地感受到詩人那種欲說還休的情感。作為教師,我們更要注重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讀古詩。
1、瑯瑯出聲誦讀法。讓學生高聲朗誦,力求讀得清晰、準確、有節奏,讀出思想感情。
2、低聲慢吟誦讀法。要求學生放低聲音,放慢速度,輕聲誦讀,邊讀邊體會,讀出詩文抑揚頓挫,回環曲折之美。
3、欣賞入境誦讀法。把誦讀過程作為欣賞詩文的過程,積極想象,把自己融會到詩文的意境之中,今天讀,明天讀,逐漸讀出詩文的韻味。
4、“不求甚解”誦讀法,對內容難懂、生字較多的詩文,允許一知半解的誦讀,只求熟讀記牢,為學生“反芻”提供材料。
三、創設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讀
1、創設充足的誦讀時間。“一日之計在于晨“清晨早讀課是朗讀古詩的美好時光。利用每天的早讀時間,由早讀管理員帶領班級的孩子們進行古詩誦讀,每天五首古詩,先讀后背誦。利用課前兩分鐘,要求學生把當天要求背誦的古詩進行誦讀。久而久之學生都形成了習慣,學生背誦的古詩也慢慢積累得越來越多了。
2、充分利用校內時間。老師就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做工作,比如每天輪換一位同學將古詩抄在黑板上誦讀,日積月累,學生記的古詩文就漸漸增多了。或采用同桌互助、好友相幫、老師督導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主動積極地行走在經典誦讀之路上。
3、布置書香班級。班級黑板報開設“古詩專欄”,豐富學生的古詩知識,古詩專欄中可以是古詩,也可以介紹詩人、創作古詩的背景、作詩時的趣事等,資料由學生進行收集書寫,無形中增長了學生的知識。
“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古詩文,關乎人的素養和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當孩子們小學畢業時,其收獲的語文知識、形成的語文能力、具備的語文素養、培養的高尚情操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定會燦爛綻放。讓我們家校聯合、共同攜手,將經典古詩文的誦讀與生活相結合, 開展好古詩文誦讀活動,加厚和刷新孩子的人生底色,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為孩子們的人生夯實文化底蘊。讓我們努力,將古詩文誦讀進行到底!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蘇虎街實驗小學)
上一篇:尋找中國古詩的山水
下一篇:小冰的詩·藝術?靈性?——“人工智能文學”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