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曲哲 【本書體例】
某中丞巡撫上江,一日,遣吏赍(jī積)金數千赴京師,途宿古廟中,扃鐍(jué決)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門鑰宛然,怪之,歸以告中丞。中丞怒,亟責償官。吏告曰:“償固不敢辭,但事甚疑怪,請予假一月,往蹤跡之,愿以妻、子為質”。中丞許之。
比至失金處,詢訪久之,無所見。將歸矣,忽于市中遇瞽叟,胸懸一牌云:“善決大疑。”漫問之,叟忽曰:“君失金多少?”曰:“若干。”叟曰:“我稍知蹤跡,可覓露車乘我,君第隨往,冀可得也。”如其言。
初行一日,有人煙村落;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幾百里,無復村疃;至三日,逾亭午,抵一大市鎮。叟曰:“至矣。君但入,當自得消息。”不得已,第從其言。比如市,可肩摩轂擊,萬瓦鱗次。忽一人來問曰:“君非此間人,奚至此?”告以故。與俱市口覓瞽叟,已失所在。乃與曲折行數街,抵一大宅,如王公之居。歷階及堂,寂無人,戒令少待。頃之,傳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設一榻,有偉男子科跣(xiǎn顯)坐其上,發長及骭(gàn干)。童子數人,執扇拂左右侍。拜跪訖,男子詢來意,具對。男子頤指語童子曰:“可將來。”即有少年數輩,扛金至,封識宛然。曰:“寧欲得金乎?”吏叩頭曰:“幸甚!不敢請也。”男子曰:“乍來此,且好將息。”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門而去。饋之食,極豐腆。
是夜,月明如晝。啟后戶視之,見粉壁上累累有物,審視之,皆人耳鼻也。大驚,然無隙可逸去。彷徨達曉,前人忽來傳呼,復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謂曰:“金不可得矣,然當予子一紙書。”輒據案作書,擲之,揮出。前人復導之市口,惝恍(chǎng huǎng場謊)疑夢中,急覓路歸。
見中丞,歷述前事。叱其妄,出書呈之。中丞啟緘,忽色變而入。移時,傳令吏歸舍,釋妻子,豁其賠償。吏大喜過望。久之,乃知書中大略斥中丞貪縱,謂勿責吏償金;否則,“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覺,發截三寸,寧忘之乎?”問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劍俠也。
日照李洗馬應(zhì稚)云。
(選自《池北偶談》)
某中丞大人到安徽出任巡撫,一天,他派遣一名小吏,攜帶了幾千兩銀子去京城,路上,住宿在一座古廟里,門窗鎖得很牢固。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發現銀子已不在了,而鎖卻仍然在門上,他感到很奇怪,回去把這件事報告給了中丞大人。中丞大怒,責令他賠償銀子。小吏說:“賠償當然不敢推辭,只是事情甚是奇怪,請給我一個月的假,再去尋找線索,情愿以我的妻子、兒子作為人質。”中丞大人允許了他。
他又來到丟銀子的地方,尋找查詢了很久時間,沒有什么發現。待他要回去時,忽然在街市中遇到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胸前懸掛著一個牌子,上寫:“善于解決重大疑難之事。”他走上前順便問老人,老人忽然問:“先生丟失了多少銀子?”他回答說:“若干。”老人說:“我知道一點線索。請先生租一輛不帶篷蓋的車讓我坐上,先生可跟隨去,有希望找到銀子。”小吏按照老人的話辦了。
開始行走的第一天,路上還有人煙村莊;第二天進入了深山,也不知走了幾百里,不再有村莊;到了第三天,過了中午,抵達一個大市鎮。老人說:“到了。先生只管進去,一定會得到消息。”小吏無奈,就只好聽從老人的話去作。待他進入市鎮,只見行人擁擠,車輛眾多,房屋稠密。忽然有一個人來問他說:“先生不是此地人,為何來到這里?”小吏就告訴了他原因,他們二人一起來到市鎮口上尋找失明老人,已經不在那里了。然后二人曲曲彎彎地行走了數條街,來到一座大宅第門前,好象是王公貴族居住的府邸。他們就順著臺階來到前堂門外,寂靜得沒有一個人。那個人叫小吏少等一會兒。過了不久,有人傳呼要他進去,來到了后堂。后堂正中只設有一張臥榻,上面坐著一位魁偉的男子,不戴帽子,不穿鞋子,頭發很長,直拖到小腿上。有幾個童子,拿著扇子和拂塵在他旁邊侍俸。小吏跪拜完畢,男子詢問他的來意,小吏一一作了回答。男子聽后用下巴示意童子說:“把東西搬來!”立即有幾個年輕人扛著那些銀子進來,上面的封條都還原樣沒動。男子說:“你難道想要回這些銀子嗎?”小吏趕忙叩頭說:“那太幸運了,實在不敢請求這么辦。”男子說:“你初到此地,暫且好好休息休息。”隨即有人把他引到一個院子里,鎖上門就走了。一會兒給小吏送來了極為豐盛的飯食。
這天夜晚,月明如晝,小吏打開后門往外看,見對面的白粉墻上有許多東西,仔細看,都是人的耳朵和鼻子,他大吃一驚,四面看看,沒有任何可逃走的路。他心驚膽戰地挨到天亮,那個人忽然來叫他,又來到了后堂,那男子仍然象原先那樣不戴帽、不穿鞋坐在那里,對他說:“銀子是不能給你了,然而要給你一封信。”男子立即伏案寫了一封信,扔給小吏,揮手讓他走開。喊他進來的那個人又引他來到街市口,他神情恍惚,疑是在夢中,只好急忙尋找原路返回。
見到中丞大人,小吏就把尋找銀子的經過敘說了一遍,中丞叱責他是胡說。他就把信拿出來呈給中丞看,中丞打開信一看,忽然臉色大變,急忙走入內室。過了些時候,中丞傳令要小吏回家,釋放了他的老婆和孩子,也免了他賠償損失,小吏特別歡喜。又過了許久,大家才知道書信的大意是斥責中丞貪贓枉法,又警告他不要責罰小吏賠償銀子;信中又說到中丞家發生的一件事:“某月某日夫人半夜三更睡醒時,發現頭發被截去三寸,難道這事忘了不成?”中丞去問夫人,夫人說確有此事。這才知道那個偉男子是一位劍俠。
這件事,是日照人東宮洗馬李應講的。
關于武俠的故事,早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已有記載,如《游俠列傳》、《刺客列傳》等,可說是后世武俠文學之祖。王士禎的《劍俠》中的主人公,不同于司馬遷筆下的俠客,他不是游俠或刺客,而是具有一定反政府色彩的、有嚴密組織及地盤的幫會首領。
在寫法上,這篇作品構思十分巧妙。首先,它并沒有以正面描寫劍俠為主,而主要通過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全篇700來字,直接寫劍俠的僅有60多字,不足十分之一。比如,作品中沒有一字寫劍俠的武功如何,但可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象“失金所在,而門鑰宛然”這句話,已足以說明劍俠手段的高明。又如關于他的俠義精神和氣概,文中也沒有寫一字,但是從中丞看完了他的信后表情的變化中卻透露了出來。中丞看完信后“色變而入,移時,傳令吏歸舍,釋妻子,豁其賠償。”可見劍俠這封信的威力,使中丞很是害怕,信中警告中丞不要再貪縱作惡,否則沒有好下場,說明這位劍俠并非平常的綠林劍客,而是有一定政治主張的人物。
在構織情節方面,一波三折,將情節步步引向深入。文中寫胥吏又來到丟銀子的地方進行尋找,正當無望準備返回時,“忽于市中遇瞽叟”,使找回銀子有了點頭緒。到市鎮后瞽叟卻不見了。正當胥吏面對肩摩轂擊,萬瓦鱗次的繁華鬧市,不知如何辦時,忽又有一人來問曰:“君非此間人,奚至此?”然后又主動帶他曲折行數街,抵一大宅,如王公之居。”這樣幾次無望,又幾次忽遇人指引路徑,幫助尋找蹤跡,雖說有點奇,但確是具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藝術效果,使情節顯得婉轉曲折。
總的來說,這篇作品構思十分精巧,作者通過送銀、丟銀、尋銀這件事,借劍俠的筆,迂回巧妙地懲治了貪官,為弱者伸張了正義,使人讀了有拍案稱快之感。
上一篇:剃眉
下一篇:剡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