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至十三世紀,當歐洲還處于科學的落后時期,阿拉伯帝國就已經顯露出它的文明曙光。帝國境內的各族人民在吸收古代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印度、波斯和中國的優秀成果基礎上,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阿拉伯人在長期的生產斗爭和社會生活的實踐中,創造了豐富的自然科學,在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和醫學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在數學方面,阿拉伯人傳播了阿拉伯數字和十進位法。阿拉伯數字和十進位法是由印度人發明和改進的,八世紀,阿拉伯人發現了它的優點,遂在帝國境內推廣應用。隨后,又通過西班牙,把它傳入歐洲,逐漸取代了羅馬數字,并傳播到世界各國。這就是目前廣泛使用的阿拉伯數字。印度數字和十進位法的傳播,對數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阿拉伯人對代數學、幾何學和三角學都有所貢獻。阿拉伯最著名的數學家花刺子密(780-850)創立了代數學和發明了代數符號,他的主要著作之一《積分和方程計算方法》,直到十六世紀還是歐洲大學使用的數學教本。天文學方面,阿拉伯人也有相當研究,在帝國的一些城市如巴格達、大馬士革、開羅、科爾多瓦等地,都建立了天文臺。天文工作者用自己制造的天文儀器如象限儀、平緯儀、方位儀、天球儀、地球儀等,日以繼夜地觀察天象,詳細記載各種數據,獲得一系列成就。著名的阿拉伯天文學家白塔尼(?-929),經過四十一年的長期觀察和精心計算,編成恒星表。后來,著名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其所著《天體運行》一書中,多處引證了白塔尼的觀測數據。目前在歐洲的各種文字中,關于宇宙中許多星宿的名稱以及大量天文學術語,都來源于阿拉伯語。在物理學方面,阿拉伯的物理學家對各種物質的比重進行了精確研究,他們所列的比重表,與現代數據十分接近。著名物理學家伊本·海賽姆(965-1038),在光學方面造詣很深,他在《論光學》這部著作中,解釋了人眼的構造及其各部分的功能,說明物體上的光線反射入眼中才產生視覺,從而糾正了希臘科學家認為光線是從眼中發出的謬誤。在化學領域內,阿拉伯人注重實踐,改進了蒸餾、過濾、升華等方法,能夠制造硫酸、硝酸、氫氧化鈉、氧化汞等許多化合物,并將化學運用到制藥、制革和玻璃等工業方面。我們今天所使用的一些化學用品的名稱如酒精、蘇打等都是來自阿拉伯語。阿拉伯著名的化學家查比爾(702-783)在化學理論和實用方面均作出了貢獻,他科學地敘述了化學上的燃燒和還原兩種操作過程,并知道用硫酸和硝酸混合起來制成王水。查比爾的許多著述被譯成拉丁文,對歐洲的化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醫學方面,阿拉伯人繼承和發展了希臘等民族的醫學遺產,并取得了很大成就。阿拉伯人掌握了提取酒精的方法,比歐洲人早三百年左右。阿拉伯人在為病人施行手術時就注意消毒,使用麻醉劑,他們對于傷寒、霍亂、天花、麻疹等疾病,也有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阿拉伯偉大的醫學家拉齊(865-925)也是中世紀最負盛名的臨床醫師,他曾擔任巴格達醫院院長,著有《醫學集成》。這是醫學百科全書,既總結了前人的醫學知識,也詳細記錄了他的臨床經驗。繼拉齊之后,最著名的醫學家就是阿維森納(980-1037),他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實驗家和醫學理論家,也是著名的臨床醫生。他摒棄宗教迷信觀點,反對當時的煉金術和占星術,對人體的生理和病理進行精心的研究,在生理學、病理學、以及治療方法和藥物使用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在臨床診斷中,他善于用切脈法,脈象的區別甚為精細,多達四十八種。他一生著述十六種,其中百萬字以上的《醫典》聞名于世,它代表了當時阿拉伯醫學的最高成就,因此阿維森納被譽為“醫中之王”。
阿拉伯的文學藝術豐富多采,歷史學領域也做出很大貢獻。阿拉伯人喜愛詩歌,許多行吟詩人,沒進過學校,卻能吟誦優美動人、熱情奔放的詩篇。民間故事在阿拉伯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阿拉伯文學名著《一千零一夜》(中文又譯作《天方夜譚》),以一本古波斯故事集為基礎,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國家的民間故事,經過幾百年的修改補充,到十六世紀最后編定。《一千零一夜》被廣泛地譯成各種文字,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珍貴的文學遺產。阿拉伯人的藝術,突出地表現在手工藝品和建筑方面,而鑲嵌手工業更顯示了阿拉伯人的聰明才智。他們能把金銀寶石組成十分精妙的圖案鑲嵌在武器、水壺和其他生活用具上。至今法國盧浮宮仍保存的一把阿拉伯水晶壺,玲瓏剔透,工藝精湛,是十世紀的藝術杰作。此外,在阿拉伯的清真寺的建筑上,也體現出精湛的藝術。耶路撒冷的清真寺,建于691年,是伊斯蘭世界最宏偉的建筑之一。獨具匠心的阿拉伯藝術大師,在建筑物的裝飾上,雕繪各種花紋、幾何圖案和植物圖案,技藝十分精巧。在歷史學方面,阿拉伯人最初以記載穆罕默德及其弟子的事跡為主,后來又出現了編年史和人物傳記。阿拉伯的杰出歷史學家馬素弟(?-956),被后人稱為“阿拉伯的希羅多德”。他青年時期曾游歷印度、錫蘭、馬來亞、波斯、敘利亞、埃及等地。他的不朽著作《黃金草原》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歷史著作。該書三十卷,內容廣泛,除阿拉伯古代史外,還涉及到亞洲各國和非洲一些國家的歷史、地理、典章制度和風俗習慣,為研究阿拉伯歷史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文獻資料。阿拉伯人在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貢獻。阿拉伯帝國與中國的唐朝有著頻繁的經濟往來。中國的廣州、泉州等地成為阿拉伯商人經常往來之地。不少阿拉伯人留居中國,有的還出任官吏。八世紀中葉,中國的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傳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阿拉伯人在促進東西方經濟往來、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阿爾都塞
下一篇:阿拉貢與《共產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