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出生于一個新教的牧師家庭。1790年入圖賓根神學院學習神學和哲學,1795年畢業后當過家庭教師,從1798年起,先后擔任愛爾蘭根大學、慕尼黑大學、柏林大學的教授。主要著作有:《有關自然哲學的一些概念》、《先驗唯心論體系》、《我的哲學的論述》、《神話和天啟哲學》等。謝林生活在歐洲各國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時代。謝林的思想變遷經歷了進步、衰退和反動這樣三個時期。如果說《先驗唯心論體系》(1800年)標志著他的進步時期的高峰,體現了“謝林的真誠的青春思想”,那么從此以后他的思想則日益衰退,1809年他發表了《關于人類自由的本質的哲學探討》,這部著作標志著他的反動時期的開始。
青年時期的謝林相信人類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他不僅認為“人類能夠而且應該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而且把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化叫做“人的革命”。謝林的哲學是由康德到黑格爾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中間的重要環節。他不僅同費希特一樣批判和拋棄了康德哲學中的唯物主義因素,否定“物自體”或“自在之物”的存在,而且也不同意費希特的“自我設定非我”的主觀唯心主義命題,反對把“自我”和“非我”割裂開來,認為“自我”和“非我”、思維和存在、主體和客體是同一的,它們都來自于一種不自覺的、更高的精神本原:“絕對的同一性”。這就是謝林的“同一哲學”。他企圖用“同一哲學”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上,但他的作為萬物本原的“絕對同一性”是“宇宙精神”,因此,“同一哲學”是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謝林把哲學分為三部分:“自然哲學”、“同一哲學”和“天啟哲學”。在“天啟哲學”中宣揚信仰高于理智、宗教高于科學的神秘主義。謝林的晚年成為普魯士國王的御用哲學家,他的哲學成了“在哲學幌子下的普魯士政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45頁)。但在謝林的唯心主義“一同哲學”的體系中,充滿著辯證法因素,為黑格爾辯證法的產生作了直接的思想準備。
上一篇:謝朓和新體詩
下一篇:謝靈運和山水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