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迪,穆·穆(1203或1208—1292)是中古波斯詩人。生于清貧的傳道士家庭。少年喪父,后經人相助,就學于巴格達扎米耶神學院,攻讀文學和經學。因不堪忍受神學院的思想束縛,中途輟學,開始長達三十多年的托缽僧生活。他云游四方,沿街化緣,傳經布道,到過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亞、敘利亞、印度和中國的喀什噶爾等國家或地區,曾多次朝拜過麥加天房,并向蒙古的阿巴喀汗進諫。約一二五七年結束飄泊生活,蟄居故鄉設拉子,潛心著述。一二九二年十二月逝世。薩迪一生寫過大量作品,主要成就是詩歌。他的六百多首抒情詩詠物托志,借景言情,以結構嚴密、語調凝重,意境幽深而成為波斯文學中的一枝奇葩。薩迪的代表作是《果園》(1257)和《薔薇園》(1258)。《果園》是詩人蟄居故里后的第一部作品,包括二百多個詩體故事,主要記述帝王、圣哲、教徒、游僧的生活和市民社會的風俗習慣。《薔薇園》是詩人一生思想、智慧和經驗的藝術總結。它采用散文(包括韻文與無韻文)夾詩的體裁形式,題材與《果園》大致相仿。全書分八卷:記帝王言行、記僧侶美德、論知足長樂、論寡者、論青春與愛情、論年老昏愚、論教育之功效、論交往之道。詩人通過各卷的故事和短詩,記述自己幾十年流浪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反映十三世紀波斯以及近東地區的現實生活,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和僧侶的虛偽,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善與美,闡發了不少對后人具有啟示意義的哲理。作品詩文相間,并引用了大量的民間格言和警句,語言生動形象,調子輕松幽默,數百年來一直是學習波斯語的最理想的范本,并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受到各國讀者的贊譽。
上一篇:薩特,讓·保
下一篇:葛蘭西,安東尼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