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字晉卿,號玉泉,法號湛然居士。元初杰出的政治家。他出生在完全漢化的契丹貴族地主階級家庭,遼東丹王耶律倍的后裔。十三歲開始學詩習書,十七歲初試進士,二十四歲做開州同知。后仕蒙古成吉思汗、窩闊臺時期近三十年,官至中書令。對漢學、小學、經學、歷史、地理、天文律歷、音樂、數術、醫卜等所有漢文化皆潛心研討。有《湛然居士集》傳世。
耶律楚材極力崇拜孔孟仁義之道,并立志以此改革社會。太祖十年(1215),成吉思汗攻下燕京,耶律楚材被召見受到賞識。這次會面成為他政治活動的重要轉機。然而太祖時期并沒有更大發揮他的政治作為。窩闊臺汗時,蒙古征服者進入了一個遠比自身先進的中原地區。要順利地統治以漢族為主的各民族人民是十分困難的。在傾向漢化的蒙古君主窩闊臺麾下,耶律楚材積極推行著“漢法”,對蒙古社會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上,為改變蒙古諸王裂土分民的舊規向窩闊臺建議:裂土分民不如多以金帛與之。用朝廷置官吏所收貢賦年年頒賜。把地方的征稅權收歸到中央。窩闊臺二年(1230)又建議制定軍、民、財分治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長吏專理民事,萬戶府總軍政、課稅所掌錢谷。使其各自分權不相攝。改變蒙古王公貴族任意處置犯人傳統的習慣法,為申奏待報后行刑。勸親王察合臺行君臣禮。此外還努力改變蒙古的屠城的軍事舊制。窩闊臺四年(1232),在即將攻克汴京預行屠戮時,因耶律楚材極力勸止成功,使全城一百四十七萬人口免于死難。在經濟上,反對蒙古王公貴族以漢地為牧場的落后經營方式,極力主張建立一套賦稅制度。在耶律楚材提出“奏括戶口”的基礎上,經過兩年的準備,窩闊臺八年(1236)行新制:戶稅,每兩戶征絲一斤交官為國用,每五戶稅絲一斤交受封主,諸王不得擅自征收;地稅,上田每畝三升,中田二升半,下田二升,水田五升;商稅,征三十分之一,定鹽價銀一兩四十斤。次年又提出“務農桑”的建議。他說:天下雖得之馬上,而不可以馬上治。窩闊臺四年,封孔子后裔孔元措為“衍圣公”;次年修孔廟;召名儒譯九經進宮講道;在燕京設編修所,在平陽設經籍所,釋放漢儒奴隸。窩闊臺九年(1237)用儒選士,復科舉制,八月分三科試諸路儒士,得儒士四千三十余人,其中被俘儒生占四分之一。窩闊臺汗晚期,色目商人集團以巨金承包朝廷定額課稅,耶律楚材得不到窩闊臺的支持,在乃馬真后等人的迫害下懷憤死去。
耶律楚材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恢復元初破壞了的社會生產。研究耶律楚材主要參閱《元史·耶律楚材傳》。近年來也有論文問世。
上一篇:考茨基
下一篇:耶律阿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