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原名升恒,字子真。湖北黃岡人,中國現代佛學唯心主義者。1902年去武昌進入一個陸軍特別學校。1906年因進行反清政府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軍閥的注意,被迫棄學歸家。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他在黃岡革命政府任參謀。1917年至1918年曾參加過廣州革命軍并向湖南進軍。以后留在廣州,跟隨歐陽竟無學習與研究佛學,但他不滿意佛家思想,開始建立自己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1922年應聘去北京大學任教,講授新唯識論。1938年去四川壁山,一度受聘在樂山復性書院講學,不久又去北涪梁漱溟創辦的勉仁書院。1944年在北涪辦了一個中國哲學研究所,并自任所長??谷諔馉巹倮蠡氐胶?。1948年在浙江大學任教一學期,1950年又回到北京大學任教授。他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特邀代表及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熊十力的新唯識論實質上是唯心主義的心本論。他認為,宇宙的本體是性智,所謂性智就是自己的覺悟,它是“虛靈無礙,圓滿無缺”的。性智與理智是對立的,它是不能用理智思維的。性智也即是本心,它是一切事物的本體,本體非外在?!扒笾T己而已矣。求諸己者,反之于心而即是”。認為人們的識別作用不是“對境起執”的,而是本心固有的。心和境“根本沒有內外可分的”。只是人們“妄計為有外,遂不悟萬物原來不在我的心外”。心是主宰是本體,識是體的發用,二者是統一的,識是絕對無待的。但它卻是遍為萬物實體。
熊十力的翕辟說是來自周易,它具有唯心主義辯證法因素,熊十力認為,宇宙的本體是空寂的,但同時也是大化流行的??陀^物質世界是絕對本體的顯現或發用,這種顯現或發用有著翕辟兩種勢用。所謂翕即是“由攝聚而成形向的動勢”;所謂辟即是“剛健而不物化的勢用”,二者是相反相成的,并不是兩個不同的歷程。心物即是翕辟的兩種勢用或過程。因此心物也非二物,而是一個整體的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翕辟說實際上是否認了主觀與客觀的對立,進而走向了以主觀吞并客觀的主觀唯心論。
在體用關系方面,熊十力認為,用是體之用,體是用之體,二者是合而為一的。用依體現,體待用存,體用不可分疏。一談到用,就是空寂無相,全成為體,不可于用外求體;一談到體,就是無窮妙用,法爾皆備,不可于體外尋用。心與物是“稱體顯現的大用之兩方面?!币从蔑@體,從心與物的用中悟出本體。宇宙一切就是大用流行,大用流行即是本體的顯現,只有通過即用顯體的途徑,才能達到反本歸寂明心見性的目的。熊十力的體用論是他唯心主義辯證法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為其唯心主義本體論作論證的。
新唯識論不論是在中國現代資產階級哲學思想發展史上,還是在現代佛學思想發展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新唯識論主要是繼承和發揮法相宗“萬法唯識”和“一切唯識所現”的唯心主義理論,提出了帶有翕辟特點的心本論。新唯識論也是導源于孔孟唯心主義的仁學與王陽明心學,認為“仁者本心”,“良知即本心”。新唯識論雖然也發揮了某些辯證法的因素,但這種辯證法又不能不為其唯心主義思想體系所束縛。新唯識論硬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說成是“俗計”、“妄見”,主張以新唯識論代替無產階級的科學真理,這無疑是錯誤的。
熊十力的主要哲學著作有:《新唯識論》、《“破新唯識論”》、《十力論學語要》、《佛學名相通釋》、《體用論》、《明心篇》、《原儒》等。
上一篇:澶淵之盟
下一篇:熙德(約11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