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和《九章》也是原屈的代表作品。《九歌》原為古老祭歌的名稱。《九歌》的“九”,非實指篇數。戰國時期,《九歌》已經成為楚國民間流行的祭神樂歌,屈原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創作的帶有祭神意義的抒情詩。《九歌》共十一篇,除最后一篇《禮魂》為送神曲外,其它各篇大都以祭歌的形式各自歌贊一個神靈。其中,有些篇章,描寫了歌舞娛神和對尊神禮贊的情景,如《東皇太一》歌贊天上尊神,《云中君》歌贊云神,《東君》歌贊太陽神;有些篇章描寫了神與神、人與神相愛的情景,如《湘君》描寫湘水女神湘夫人對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描寫湘水男神湘君對湘夫人的思念,《山鬼》描寫山中女神的思戀;有些篇章,則以祭歌的形式,描寫了人生和生活中的種種感受,如《大司命》(主司命運之神)、《少司命》(主司兒童命運之神)和《河伯》(河神);還有悼念為國犧牲將士的祭歌《國殤》,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思想。
《九歌》充滿優美的想象,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九歌》(除《國殤》和《禮魂》外)詩中創造出一系列神的形象。其中多為自然山川之神。這些神靈,雖然生活于澤畔山巔,但是具有人的悲歡離合的感情。詩人常常把自然環境、人物容貌動作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結合在一起,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寫得細膩自然,幽遠情深,富有藝術魅力。這些作品又因淵源于民歌,而富有濃厚的民歌情調和地方色彩。語言精美,明快清新,韻味雋永,是一組風格別具的抒情詩。
《九章》包括《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九篇抒情詩。這些詩非一時之作。原為單篇,西漢時被人編在一起,名為《九章》。其中《橘頌》,大約是屈原的早期作品。詩人借對橘樹特性的夸贊,稱頌了自己熱愛鄉土,深固難移,不從流俗的品格;《惜誦》是詩人被讒見疏之后的作品;《抽思》是懷王時詩人被流放于漢北的作品;其它六篇,都是頃襄王時詩人被放逐江南的作品。《九章》的詩,也同《離騷》一樣,鮮明地表現出屈原的愛國思想。其中一些詩,不僅寫出他在漢北時的鄉土之思,而且也寫出他在郢都被秦軍攻破之后的沉痛和對離亂中人民的關切之情;有的篇章具體地描述了他被放逐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的理想不得實現的悲哀,堅毅不屈的品格,以及他對楚國黑暗政治的深刻認識。《九章》的詩,多直抒胸意,幻想夸張較之《離騷》為少,語言也相當華美,跌宕有致,抒情意味極為強烈;一些詩借描寫景物表現詩人的處境和情懷,真切感人。
上一篇:九品中正制
下一篇:乾嘉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