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童話
一種幻想性、 趣味性很強的口頭講述的民間故事形式。 因這種故事講述形式主要以少年兒童為對象, 故稱童話。 童話的確切定義是什么, 至今說法不一。 通常認為借助魔法、 寶物、 仙人、精靈等奇異形象展開的故事, 都是童話。還有的只把這種童話稱做“民間童話”, 另把作家吸取民間幻想故事營養改編、再創作的童話, 稱做“文學童話” 。 前者代表有《格林童話》; 后者代表有《安徒生童話》。
民間童話的情節以離奇的幻想、 優美動人的形象, 表達人民的憧憬和期望, 也著重表現美好的理想。 有些奇異的故事情節在全世界有共同性。
民間童話還包括以擬人化手法描繪動物關系的故事。 通常把這一部分故事又稱做“動物童話”或“自然童話” 。
童話的幻想色彩是童話藝術的基本特征, 也是童話反映現實的一種特殊的藝術手段。 這種手段使故事中的各種常見的或罕見的, 熟悉的而又陌生的人物、 現象, 發出奇光異彩, 把人們對于未來的向往繪成美麗動人的圖畫, 使之產生激動人心的魅力。 豐富的想象性和強烈的夸張性,是童話構思的主要特點。因此,它和一般文學創作在“形似”的基礎上達到“神似”的要求不同;往往要求在“形異”的基礎上達到“神似”,更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童話產生于前階級社會,最早與神話、傳說同為原始文學的產物。它的古老作品反映了原始人們的生活、觀念和風習。以后在發展中仍保留了許多原始社會生活及古老的習俗、觀念;但故事的主題和現實生活基礎,已與階級社會有了密切聯系,反映了被剝削者、被壓迫者的心理和愿望。大多是以窮苦、勤勞、善良的弱小者,在奇異的超自然力援助下戰勝邪惡和災難,并獲得幸福為故事的基本情節梗概。
童話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往往也都具有超自然性質。如兇惡的妖魔,法力非凡的老人,龍王、仙女、青蛙王子、蛇郎、田螺姑娘等。童話中的動植物也能變幻人形,口吐人言,有神奇的本領。其它事物如開山斧、炸海石、飛毯、飛靴、如意仙棒、寶槌、寶碗等,也都被人賦予了神奇的魔力。童話的故事類型有:代表兩種思想品質的人,如善良與兇惡、勤勞與懶惰、正直與邪惡、誠實與狡猾、貪婪與無私等,得到完全不同的結局;被好人救護的動物幫助主人公獲得幸福;主人公靠機智、勇敢和神奇寶物的幫助,戰勝艱險和兇惡敵人;掠奪別人妻女或寶物的妖魔、權貴受到嚴懲;怪孩子作出豐功偉績,獲得幸福;弱小者在外力援助下戰勝強敵;好人與異類結成美滿婚姻等等。童話的主題大多表現了人民的反抗精神,戰勝壓迫者的理想和愿望,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對勞動的贊頌,充分反映了人民健康樸素的美學思想和是非觀、禍福觀。
童話通常又以其人物形象不同而分做三類:即鳥言獸語式的擬人童話;超自然人物的超人童話和夸張了普通人形象的常人童話。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童心說
下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