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抒情性敘事長詩,拜倫兩次游歷歐洲的詩體記錄。全詩共四章,四千七百多行,副標題為《一個浪漫故事》。長詩中有兩個主人公,哈洛爾德和抒情主人公。前者叛逆于上流社會,孑然一身,飄泊異域,以濃重的精神憂郁癥引起對“理性王國”失望的歐洲知識界的共鳴。他的游歷路線把長詩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后者隨著詩篇情節(jié)的展開而出現(xiàn)。他精力充沛,感情熾烈,評古論今,追求自由和正義。抒情主人公的議論和抒情,豐富了長詩的內(nèi)容,深化了它的主題。兩個主人公的精神特征,反映了詩人的思想矛盾和精神發(fā)展。長詩的第一章,最動人的部分是對西班牙民族解放斗爭的描寫。詩人站在民主主義立場,譴責了拿破侖的侵略戰(zhàn)爭,刻劃了民族英雄——“薩拉哥沙女郎”奧古斯丁娜的形象。在這一章里,詩人還表示了對英國對外政策的輕蔑與不滿。第二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描寫在土耳其奴役下的希臘人民的悲慘命運。詩人以崇敬的心情回憶了這個民族的偉大的過去,借以激勵希臘人民奮起反抗。詩中還頌揚了阿爾巴尼亞人民反抗土耳其統(tǒng)治的斗爭精神,描繪了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風光。第三章寫滑鐵盧戰(zhàn)場述懷。詩人著眼于對歐洲前途的考慮,譴責一切形式的暴政。而對于伏爾泰、盧梭等啟蒙主義大師的追懷,則拓展了詩篇的思想深度。在第四章里,詩人追憶意大利古代文化的輝煌燦爛,感慨它屈辱的現(xiàn)在,號召意大利人民砸碎外國侵略者的枷鎖,建立統(tǒng)一、民主的國家。并對自由和正義的最終勝利表示了信心。作為一部敘事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具有強烈的抒情性。詩人評述古今,馳騁想象,并運用挽歌、頌歌、諷刺等多樣性調(diào)子,與廣泛的對比交相輝映,形成情感的波瀾,推動情節(jié)跌宕多姿的發(fā)展。長詩基本采用斯賓塞詩體,語言流暢、氣勢豪放,富于形象性和節(jié)奏感。
上一篇:恩格斯晚年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信
下一篇:愷撒,蓋約·朱里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