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公位 【本書體例】
陳西堂言其中表清苑葉孝廉某,家居,忽有人持書至。函簽寫葉某開拆,姓名與已相符。發函視之,蓋母與子家報也。略云:聞汝登賢書甚喜,但數年未接汝只字,心甚懸念。我日形衰老,盼汝甚切。汝婦賢孝,經營菽水,心勞力竭,目下益難支持。若不將汝婦改醮(jiào叫),勢必俱死。然汝婦不忍去,我亦不忍舍也。茲有便特寄汝知,有信即給原人帶回。盼切盼切,汝婦去留,亦候汝信定奪也,云云。孝廉得信,心知誤投,以書詞迫切,不從權周濟,恐他日其子歸,不免破鏡之悲。遂備白金二十兩,并其復函,給來人帶回。略云:自違膝下,無日不思,白云在天,瞻望泣血。頃奉母諭,欣悉起居康健,下懷頃慰。兒幸叨一第,急欲聞家,因事糾纏,猝難遄(chǎn船)發。茲備白金二十兩,托原人帶回,付兒婦暫供甘旨,目下窘況,不言可喻。兒婦賢孝,素所深信,姑且耐貧,兒歸自有料理,團聚不遠,決不再事稽遲,致勞倚間盼望也。
其母得回書,以為果已子者也。乃以二十金作資斧,攜婦到清苑,徑投某宅,相視愕然。孝廉具陳崖末,爰另屋居之,并給日用,囑姑婦安居,勿事憂慮,當留心為訪其子音耗。后其子果領順天鄉薦,回家訪母與妻不得。跡至清苑,母子夫婦相見,悲喜交集。母為道孝廉高義,其子感泣,與孝廉約為昆弟。從此休戚相關,有逾骨肉。孝廉子若孫,今已相繼舉于鄉矣,謂非好善之報哉?
里乘子曰,人心即天心也。初誤以姓名之同,鬼神使之,徑投其書,情詞迫切,慘不忍聞。天意以為安得閱書者善為行權,巧事斡(wò臥)旋。俾不致鸞鳳分飛乎?乃孝廉果能暗合天意,函金婉答,措詞不即不離,極為得體。他日其人果領鄉薦歸來,母妻團聚。詢知孝廉高義,不惟其人感泣,即百世后耳其事者,亦無不為之同聲感泣也。天道報施善人,子孫世濟其美,不著可券矣。
(選自《里乘》)
陳西堂曾敘說他的中表親清苑(今屬河北)葉某孝廉的為人處事。有一天,葉孝廉在家閑居,忽然有人拿著書信到他家。信函上署名寫“葉某啟封”,姓名正與自己相符合。打開信函看完,知道是母親寫給兒子的家信。信的內容大致說:聽說你鄉試被錄取,很為高興。但是多年來未接到你一個字的來信,心甚懸念。我一天天形態衰老,盼你心切。你婦人賢惠孝順,在家經營茶飯,心勞力竭,眼下更加難以支持。如果不把你婦人改嫁,勢必我們一起死去。然而你婦人不忍心改嫁離去,我也不忍心舍棄她。現在趁便特意寄信一封,告知你家中情況。如有復信托原人帶回,殷切盼望。你婦人是離去還是留下,也等你來信后定奪等等。葉孝廉得信以后,心中明知誤投,只因信中詞語迫切,若不從中暫且接濟一下,擔心將來兒子返家,不免有夫婦離散的悲劇。于是準備了白銀二十兩,并寫了復信,交給來人帶回。回信內容大致說:自從兒子離開母親,無日不在思念,仰望白云蒼天,想望思念老母,眼睛幾乎哭出血來。今收到母親來信,高興地得知母親起居健康,兒的心情頓時感到安慰。兒欣幸鄉試中試,急欲回家,因瑣事糾纏,意外地難以及時抽身出發。現備白銀二十兩,托原人帶回,交付兒婦暫供母親飲食使用。目下,家中困窘情況,信中不說我也明白了。婦人賢惠孝順,我向來深信不疑。姑且忍耐貧困生活,返家后自有料理。全家團聚的時間不會太遠,我決不再因瑣事而推遲返家時間,以致煩勞你們倚門頻頻盼望。
葉母得到回信,以為果然是自己的兒子。就用二十金作路費,攜帶兒媳到了清苑縣,直投葉孝廉家。彼此相見,頓時顯示驚愕。葉孝廉詳細陳述了事情本末,就專門安排房子讓婆媳兩人居住下來,并且每天供給生活費用,囑咐婆媳安心居住,不要憂慮,我當留心替你們查訪兒子的下落。后來,老太婆的兒子果然在順天(今屬河北)鄉試中中舉,回家探訪老母和妻子而沒有找到,一路趕到清苑縣,母子夫婦得以相見,真是悲喜交集。母親向兒子詳說了葉孝廉的高義,兒子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與葉孝廉相約,結為兄弟。從此,兩家休戚相關,甚至超過骨肉之親。葉孝廉的子孫,現今已經相繼中舉,這怎能說不是對好善之人的報答呢?
果乘子評論說:“人心就是天意。起初,錯誤地因姓名相同,鬼使神差,直接向清苑縣葉某投遞書信。信中感情詞語迫切,凄慘情狀耳不忍聽。天意以為怎樣能獲得看信人善行權宜之計,巧事周旋使夫婦不致分離。葉孝廉果然能夠暗合天意,寫信贈金,婉言答對,措詞顯得既不親近也不疏遠,極為得體。后來,老太婆的兒子果然取得鄉薦資格,歸回家來,母子夫婦得以團聚。探問得知孝廉高義,不但本人感激涕零,就是百世之后聽到這件事情的人,亦無不為之感激哭泣。天道報應,將恩惠施加給善人,子孫世世完善其美德。對其事即使不加著錄,亦可作人生憑證。
本文主要表彰了葉孝廉樂以助人的美德和崇高情義。
葉某的崇高情義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事不關己,他偏要主動攔下來。他突然收到來信,明知是誤投,他完全可以撇開不管,一推了之。而且信中所敘說的家事處理起來又非常棘手。可他偏要攔下來,又是那樣主動,可見他的熱心腸。二是婉言回信,慷慨解囊。葉某閱信后,當即寫了回信。信中語氣完全出自老太婆兒子的口,講情酌理,婉言措詞,不遠不近,極為得體,不露一點破綻。致使老太婆相信不疑,甚至竟然以假當真。足見葉某體察入微,善解人意。更值得稱道的是,他在寄信的同時,又慷慨解囊,饋贈金銀,出資相助,以濟燃眉之急。可以想知,老太婆得到書信后,不但精神上得到了安慰,經濟上也有了保障,足見葉某人深情厚義。三是真情款待客人而不是虛與應酬。老太婆得信之后,以假當真,竟然攜帶兒媳直奔清苑縣葉孝廉家。面對突如其來的客人,葉孝廉騰出專門房間讓婆媳安居,每天供給茶飯及其它費用,還答應替老人家查訪兒子的音信下落。可以揣知,婆媳二人一定有賓至如歸之感了。
葉孝廉的高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善于推己及人,急人所急,想人所想。這種思想雖沒有跳出儒家“仁者愛人”的孔孟之道的樊籬,但其行甚潔,其義甚高,亦足以令人仰慕欽敬。
文章末尾,作者把葉某的高義歸結為“天道報旋”,實屬附會之見。通讀全文可知,其事甚巧,雖出人意外,但在情理之中,在社會現實生活中,象葉某所遇到的事情不是絕無僅有的,象葉某那樣具有崇高情義的亦不乏其人,概歸天意,何其荒謬。
其文樸實,其事甚巧,其情感人,讀后發人深思。
上一篇:及第前后
下一篇:呂元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