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振《【正宮】鸚鵡曲·【正宮】鸚鵡曲·【中呂】紅繡鞋》題解|注釋|鑒賞
馮子振
馮子振(1257—1314),元代前期散曲作家。字海粟,自號怪怪道人,又號瀛州客,攸州(今湖南攸縣)人。官至承事郎、集賢待制。博學善文,有捷才,據(jù)稱當其作文,據(jù)案疾書,隨紙數(shù)多少,頃刻而盡。有《海粟詩》集。所作散曲極多,現(xiàn)存小令44首。內(nèi)容大多圍繞閑適生活,即景抒情,風格豪放。貫云石在《陽春白雪》序中贊揚說:“海粟之詞豪辣灝爛,不斷古今。”以和白賁的〔鸚鵡曲〕42首最為有名。這些曲作音節(jié)和諧,格律嚴謹,大受時人稱賞。
【正宮】鸚鵡曲
序云:白無咎有〔鸚鵡曲〕云①:“儂家鸚鵡洲邊住,是個不識字漁父。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綠蓑歸去。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余壬寅歲留上京②,有北京伶婦御園秀之屬③,相從風雪中,恨此曲無續(xù)之者。且謂前后多親炙士大夫④,拘于韻度,如第一個“父”字,便難下語,又“甚也有安排我處”,“甚”字必須去聲字,“我”字必須上聲字,音律始諧。不然不可歌。此一節(jié)又難下語。諸公舉酒,索余和之,以汴、吳、上都、天京風景試續(xù)之。
山亭逸興
嵯峨峰頂移家住①,是個不唧樵父②。爛柯時樹老無花③,葉葉枝枝風雨。故人曾喚我歸來,卻道不如休去。指門前萬疊云山,是不費青蚨買處④。
【題解】
“鸚鵡曲”,即“黑漆弩”,因白賁所作首句有“儂家鸚鵡洲邊住”,故稱。馮子振以“鸚鵡曲”為曲牌的小令共有四十二首,本書選兩首。本支曲子對棲居山野的樵夫極力贊揚。樵夫自甘淡泊、不慕名利的精神生活,實際上就是元代作家筆下的隱逸之士的精神生活,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精神生活。
【注釋】
①白無咎——元代散曲家白賁,號無咎。
②壬寅歲——指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上京,指元代京城大都(今北京)。
③伶婦——女藝人。御園秀,女藝人藝名,生平不詳。
④親炙——親身受到教誨熏陶。
⑤嵯(cuō)蛾——山勢高峻突兀的樣子。
⑥不唧——不伶俐、精敏,粗魯。
⑦爛柯——斧柄已爛。據(jù)《述異志》載,晉時樵夫王質(zhì)入山伐薪,見有童子對弈而歌。王質(zhì)坐而觀童子對弈。少頃,王質(zhì)欲歸,見斧柄已爛;回到鄉(xiāng)里一問,已過去了幾十年。柯,斧柄。
⑧青蚨(fú)——錢的別稱。青蚨為蟲名,《搜神記》取青蚨之子,“母即飛來。以母血涂錢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飛歸,輪轉(zhuǎn)無已。”后以“青蚨”稱錢。
【正宮】鸚鵡曲
農(nóng)夫渴雨
年年牛背扶犁住①,近日最懊惱殺農(nóng)父②。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③。〔幺〕恨殘霞不近人情,截斷玉虹南去④。望人間三尺甘霖⑤,看一片閑云起處。
【題解】
本支曲子寫農(nóng)夫盼雨的迫切心情。雨水對于農(nóng)田來說當然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稻苗抽花事關(guān)一年農(nóng)業(yè)收成的最關(guān)鍵時刻,農(nóng)民心情的焦急可想而知。作者抓住這一關(guān)鍵時刻,真切、生動、充分地描寫了農(nóng)夫的“渴煞青天雷雨”的心情,表達了對農(nóng)民生活的深切關(guān)懷。
【注釋】
①住——生活,過活。
②懊惱殺——即煩惱死了。殺,程度助詞,有甚、極的意思。
③渴煞——渴望之極。煞,與“殺”同義。
④玉虹——白虹。宋蘇軾《郁孤臺》詩:“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連上句意謂看起來沒有下雨的可能。
⑤甘霖——及時而下的雨。
【中呂】紅繡鞋
題小山《蘇堤漁唱》
東里先生酒興①,南州高士文聲②,玉龍嘶斷彩鸞鳴③。水空秋月冷④,山小暮天青,蘇公堤上景。
【題解】
“紅繡鞋”,中呂宮曲調(diào),正格句式為六、六、七、五、五、五,共六句。亦名“朱履曲”。《蘇堤漁唱》是著名散曲家張可久(小山)的散曲集名,本支曲子應是題在集子扉頁上的序贈語。曲中首先描寫了張可久的人品文才,接下寫蘇堤上不同景致,與題目相呼應。蘇堤景致的描繪準確貼切地概括了張小山集“清而且麗,華而不艷”(《太和正音譜》)的風格特點。
【注釋】
①東里先生——原指飽學之士。《列子·仲尼》:“鄭之圃澤多賢,東里多才。”此處借指張可久。
②南州高士——《后漢書·徐稚傳》:“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此處以徐稚比張可久。
③“玉龍”句——形容張可久聲名卓著的散曲成就。嘶,叫。
④“水空”三句——以“蘇堤”之景切題,亦包含對張可久曲風的評價。
上一篇:倪瓚《【黃鐘】人月圓·【越調(diào)】小桃紅·【雙調(diào)】折桂令》題解|注釋|鑒賞
下一篇:劉庭信《【雙調(diào)】折桂令·【雙調(diào)】水仙子·【南呂】一枝花》題解|注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