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英國詩人。一六〇八年十二月九日生于倫敦一公證人家庭,受到父親清教徒思想的影響。自幼喜愛文學,十六歲入劍橋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由于對日益轉(zhuǎn)向反動的天主教會的不滿,未同意擔任牧師職務。在父親別墅進修六年,準備創(chuàng)作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史詩。三十歲時去意大利旅行,在國內(nèi)發(fā)生革命的時候,急忙趕回英國,站在革命一邊。發(fā)表論文《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quán)》。一六四九年被克倫威爾共和國政府聘為拉丁文秘書。由于過度勞累,一六五二年雙目失明,但仍舊供職。復辟時被迫退隱,生活清苦,但革命熱情不減,創(chuàng)作了三部以《圣經(jīng)》為題材的傳世之作。一六七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彌爾頓的創(chuàng)作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625-1640)主要創(chuàng)作為用拉丁文、希臘文和意大利文寫的短詩,其中包括一些十四行詩。最有名的為姊妹篇《快樂的人》和《幽思的人》(1632)。詩中描寫了田野景色、農(nóng)民的勞動生活以及詩人的愉快心情和沉思的樂趣,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者對生活享受的追求。十四行詩歌頌自由,斥責教會,或抒寫個人情懷,藝術(shù)上有較高成就。第二個時期(1640-1660)主要創(chuàng)作為筆鋒犀利的政論文,參加宗教和政治論戰(zhàn),主張取消國教的主教制,給王黨以有力打擊。著名論文有《論出版自山》(1644)、《為英國人民聲辯》(1654)。這個時期共創(chuàng)作了十七首十四行詩。第三個時期(1660-1674)以驚人的毅力,在雙目失明情況下完成了三部杰作:史詩《失樂園》(1667)、敘事詩《復樂園》(1671)、悲劇《力士參孫》(1671)。《失樂園》以《舊約》中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樂園的故事為題材,探討了人類不幸的根源和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失敗的原因。《復樂園》以《新約》為題材,描寫耶穌基督拒絕誘惑的故事。耶穌基督戰(zhàn)勝了撒旦的誘惑,開始布道,替人類恢復樂園。耶穌基督被賦予了理想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特征。《力士參孫》以《舊約》為題材,描寫了參孫與敵人斗爭到底的故事。參孫被敵人挖去雙目,但不屈服,最后拉倒大廳,同三千敵人同歸于盡。通過參孫的形象贊美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者堅強的斗爭精神。
上一篇:張聞天
下一篇:強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