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祥和岳飛都是“靖康之難”以后上承蘇軾的豪放風格,下開辛棄疾派詞人先河的愛國詞人。他們的詞突破了北宋末年浮靡平庸的詞風,悲歌慷慨,壯懷激烈,表達了抗敵復國、收復失地的愛國熱忱。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他反對屈辱妥協,力主抗戰,兩度遭朝中投降派彈劾而落職。后任荊南、湖北安撫使。有《于湖集》、《于湖詞》。他的代表作有《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念奴嬌》(“洞庭青草”)等。這些詞,有的描述北方淪陷區的凄慘景象,表達對侵略者的仇恨,抒發報國無門的悲憤,譴責主和派的投降政策;有的即景抒懷,借自然界的美景襯托自己的高潔、堅定的節操,表達他對讒言毀謗的曠達態度,頗得蘇軾詞豪放之旨。
岳飛(1101-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他主要是一位愛國將領,詞作僅存《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和兩首《滿江紅》。《滿江紅》(“怒發沖冠”)是代表作,歷代流傳甚廣。這首詞表現了抗擊金兵、收復失地的堅強決心和奮發有為、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詞中以“三十功名塵與土”表達了對個人功名的輕視,有一定積極意義。但詞中也流露了狹隘的民族意識和忠君思想,表現了詞人人生觀的局限。
上一篇:張子正蒙注
下一篇:張學良、楊虎城與西安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