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生存主義”、“實存主義”,現代西方哲學中最為流行的思潮之一。存在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后基本矛盾尖銳化,社會和經濟危機的深刻化和尖銳化密切相關。存在主義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其中心移到法國,同時在歐洲大陸各國、美國、拉美各國和日本也很流行。丹麥哲學家克爾愷郭爾被視為存在主義的理論先驅,德國的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是存在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其他重要代表人物有:法國的薩特爾、馬塞爾、卡謬;美國的蒂利希、懷爾德等。
海德格爾早年曾就學弗萊堡大學并跟隨胡塞爾搞研究。曾任馬堡大學、弗萊堡大學哲學教授。著有《存在與時間》、《康德與形而上學問題》、《論真理的本質》、《論人道主義》等。薩特爾是法國現代著名哲學家、小說家、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法國存在主義哲學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早年曾去柏林研究哲學,深受胡塞爾和海德格爾思想影響。他一生通過哲學論著、小說、劇本、文藝評論等傳播存在主義理論。主要哲學著作有《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辯證理性批判》等。
存在主義是以人的存在,實際即以個人的主觀性存在為核心的關于“存在”的理論。它認為,人的存在與物的存在不同。物的存在是物簡單地是其所是,而人的存在的特點在于人是積極的、創造的,人可以,也必須作選擇。這樣,人的存在就不可能是一個可以加以客觀研究的問題,而只能通過個人反省自己獨特的具體時空中的存在向個人顯現。存在主義認為,對人來說,“存在先于本質”。人的本質不是預先決定的,它是人通過存在作選擇和創造的結果。這樣,先要有人的存在,即人先要作為有自我意識的個體通過對自我和周圍環境的體驗意識自己的存在。這時人所意識到的自我就是一個有信念、希望、恐懼、需要尋找目標并有決定自己行動的意志的思慮著的存在。人通過出于自己主觀意志的一系列選擇活動才造就了自身具有的規定性,即本質。存在主義還提出“存在就是虛無”,認為存在就是無緣無故的產生、生存和死亡。人生總由煩、畏、死相伴隨。人在存在中意識到與物、與他人的對立,意識到人的不免一死,這整個導向“虛無”。它認為,人只有在極度的苦悶或瀕于死亡時才意識到虛無本身。存在主義認為,存在主義哲學就在于探求人的存在的根源,分析人的存在、人的自我選擇與道德責任,強調恢復所謂人的自我與本性,它稱自己為存在主義的人學,實際上它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學,它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危機、理性與人道危機意識本身。它是一個充滿悲觀主義、反理性主義、意志主義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潮。特別是它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學、戲劇和電影藝術都有重大影響。
上一篇:孔雀帝國
下一篇:存在主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