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1885—1967),魯迅的胞弟,字啟明,曾用知堂、豈明、周遐壽筆名。早年留學日本,和魯迅共譯出版《域外小說集》?!拔逅摹睍r期任北京大學教授,新文學運動發軔后,發表《人的文學》(1918)、《平民文學》(1919),反對封建舊文學,提倡新文學,譯介外國進步文學,創作白話新詩等,都產生過積極的較大的影響。
周作人主要以散文創作著稱,是語絲社最有影響的散文作者之一。第一個十年所寫散文,分別收在《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澤瀉集》、《談龍集》、《談虎集》等文集中。周作人認為散文,“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其取材相當廣泛,有涉筆時事的,如斥責嘲諷封建軍閥武力鎮壓愛國群眾、摧殘言論自由,抗議國民黨的屠殺政策(如《沉默》、《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碰傷》、《吃烈士》、《偶感》等),有批判綱常名教、封建迷信的(如《古文學》、《上下身》、《祖仙崇拜》、《薩滿教的禮教思想》等),這類文章沒有難奈的憤懣,不用激烈的言辭,往往在淡泊的敘述中,夾以幽默的筆調,達到諷刺的效果。其談文藝問題,評價文學作品的(如《詩的效用》、《文藝的統一》、《沉淪》、《魔俠傳》等)文章,使隨筆式散文與說理性論文相糅合,讓讀者在輕松中獲得理性的認識。周作人的散文更多的是描述日常生活、回憶往事的(如《苦雨》、《懷舊》、《烏篷船》、《故鄉的野菜》、《北京的茶食》、《談酒》等),其文筆同樣靜穆沖淡,徐緩質樸。周作人的散文知識性強,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歷史文學,風土人情等等,廣征博引,娓娓而談,具有幽默感和樸素的詩意。郁達夫曾就魯迅和周作人他們第一個十年的散文作過比較,他說:“魯迅的文體簡煉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了之后,只消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周作人的文體“來得舒徐自在,信筆所至,初看似乎散慢支離,過于繁瑣!但仔細一讀,卻覺得他的漫談,句句含有分量”(《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周作人曾援引戈爾特堡批評靄理斯“叛徒與隱士”并存的話以自詡。如果說,五四時期,他的散文中叛徒色彩較多,那么二十年代后期,則隱士氣味更濃。他鼓吹“費厄潑賴”精神,受到魯迅批評,但并未改變立場,并一味追求閑情逸致,鼓吹“閉戶讀書”(《閉戶讀書論》);三十年代在國民黨血腥統治下,同林語堂鼓吹“幽默”、“閑適”的小品文,抗日戰爭時期附逆日偽,成為民族罪人。
上一篇:周世宗改革
下一篇: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