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抒情詩繁榮于公元前七至五世紀,亦即史詩與悲劇之間,主要反映了剛剛形成的貴族的思想情緒。抒情詩是伴著樂器歌唱的詩歌(樂器主要為五弦琴或七弦琴),有獨唱的,也有合唱的。主要內(nèi)容是吟誦政治,歌頌美酒、愛情,表現(xiàn)軍功。有的在祭祀時吟唱,有的在宴飲時吟唱。據(jù)說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九位著名的抒情詩人,但只有七位詩人有斷片作品流傳下來。其中影響比較大的為女詩人薩福(公元前612?-?),被稱為“第十位文藝女神”。當時人們把她與史詩作者相提并論,說“男詩人中有荷馬,女詩人中有薩福”。關(guān)于她的生平有種種傳說。她的詩歌留下來九卷,中世紀教會認為有傷風化,當作禁書燒毀了,現(xiàn)僅流傳下來兩首完整的和一些殘章斷簡。她的詩歌體裁被歐洲近代詩人采用,稱為“薩福體”,拜倫稱贊她的詩“火焰一般熾熱”。阿那克里翁(約公元前570-?)也是著名的獨唱琴曲抒情詩人。他的詩歌主要描寫宮廷中輕松愉快的生活,飲灑與愛情是他詩歌中常見的主題,頌神也是他詩歌的重要主題之一。他寫了一些獻給女獵神、酒神和小愛神的頌歌。他的詩曾被編成六卷,但也只傳下來一些殘篇。他的詩歌對后世歐洲詩歌的發(fā)展影響較大,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時期曾流行模仿他的所謂“阿那克里翁體”,即歌頌愛情、美酒、青春和享樂的抒情短詩。合唱琴歌的代表是職業(yè)詩人品達羅斯(公元前518-公元前442或438)。他寫了十七卷詩,傳下來四卷,主要內(nèi)容是為四時祭祀所寫的各類頌歌。古希臘四時祭祀都要舉行隆重的賽車、競技、音樂與詩歌比賽等,勝利者得到很高榮譽,為他們唱“勝者頌”,家族鄉(xiāng)里也因此而光耀。品達羅斯寫的許多“勝者頌”非常有名,這些詩歌充滿勝者的喜悅、敬神的虔誠以及對肉體健美的歌頌,此外還有對勇敢、機智、謙讓等德行的勸勉。品達羅斯的抒情詩風格莊重,詞藻華麗,形式完整,被十七世紀古典主義批評家稱為“崇高頌歌”的典范。
上一篇:古巴三十年解放戰(zhàn)爭
下一篇:古希臘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