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于1894年為批判俄國民粹派的理論觀點和政治綱領而寫的一部重要著作。全書分三編。第一編于1894年4月脫稿,第二、三兩編在夏季脫稿。6月,開始在彼得堡、莫斯科等地分編秘密出版。為了轉移憲兵對彼得堡組織的注意,書上特地標注“一個外省的社會民主主義者小組印行”的字樣。1892一1893年列寧住在薩馬拉時,就開始寫這本書。他在薩馬拉馬克思主義者小組中宣讀的一批激烈批評自由主義民粹派分子沃龍佐夫等人的論文,是寫本書的準備材料。在俄國革命運動的歷史中,1884-1894年這個時期,是俄國社會民主黨處于萌芽發展時期,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俄國得到廣泛的傳播,工人運動開始發展起來,但是尚未同社會主義結合起來。當時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傳播以及工人運動在俄國發展的主要障礙,是在那些具有革命情緒的知識分子中所流行的民粹主義觀點。民粹派是19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代表俄國小資產階級革命思潮的政黨,早期進行過反對沙皇制度的斗爭。但是,到了90年代,民粹派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背棄了反對沙皇制度的斗爭,俯首拜倒在沙皇專制制度面前;把俄國的國家看成是超階級的機關,甚至要求人們幫助俄國的專制政權解決社會問題;代表農村富農的利益,傳播自由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他們的理論體系即民粹主義變成了一種反動的空想的社會主義思潮。列寧為反對民粹派而展開斗爭。
列寧這部著作所考察的問題極廣,批判了民粹派的哲學,社會學和政治經濟學等觀點,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在這部著作中,列寧徹底揭露了民粹派的所謂“人民之友”的假面具,指出:民粹派的觀點在實質上是反動的,他們不是號召人民向前,而是把人民拉向后退。書中首先批判了米海洛夫斯基為代表的主觀社會學觀點,即否認歷史發展的規律性,認為杰出人物才是人類歷史發展有決定意義的動力,人民群眾是“群氓”等唯心主義觀點。列寧指出,歷史進程為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而物質資料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力量。民粹派熱衷于搞個人恐怖活動正是他們不相信群眾的唯心史觀的集中表現。其次批判了尤沙柯夫為代表的經濟觀點,即否認資本主義已在俄國存在和發展的反動經濟觀點,論證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性。民粹派攻擊馬克思主義者希望農民破產,想“把每一個農民都拿到工廠鍋爐里去受煎熬”。列寧駁斥說,問題不在于馬克思主義者的“希望”,而在于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真正進程,無產階級的人數必然要在這個進程中增加起來。第三批判了以克里文柯為代表的反動的政治觀點,即不要無產階級,而由知識分子領導農民通過農民村社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反動政治觀點。列寧指出,90年代的民粹派已經不再是革命者,他們已經完全放棄了反對沙皇政府的斗爭;主張同沙皇妥協,并且掩蓋農民的破產和富農對貧苦農民的剝削;贊美富農經濟,力求在保存現存的社會制度條件下去補綴和“改善”農民狀況。所以冒充人民之友的民粹派實際上是人民的敵人。真正的人民之友不是民粹派,而是俄國馬克思主義者。
列寧的這部著作,不僅捍衛了馬克思主義和粉碎了90年代的民粹主義思潮,而且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豐富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列寧把馬克思主義應用于俄國現實的具體條件,闡明了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迫切任務。他的這部著作是俄國革命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列寧在提出工人階級的最迫切任務時說,無產階級是俄國全體被剝削勞動群眾的唯一的和天然的代表。無產階級應當領導他們進行反對農奴制度和沙皇專制制度的斗爭。列寧在這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關于工農聯盟是推翻沙皇制度和地主、資產階級統治的主要手段的光輝思想。他認為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任務是組織一個統一的革命的社會民主黨,以代替分散的馬克思主義小組。列寧指出,當工人階級的先進代表領會了科學社會主義,領會了關于俄國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的思想時,當這些思想得到廣泛的傳播并在工人中造成把他們現時分散的經濟斗爭變為自覺的階級斗爭時,俄國工人階級就能率領一切民主分子去推翻專制制度,并引導俄國無產階級循著公開的政治斗爭的大道走向勝利的共產主義革命。列寧這部著作,為俄國革命者指明了正確道路和前進方向,對于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對于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形成與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人腦活動的本質
下一篇:代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