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拉美特利的主要哲學著作。1747年在荷蘭匿名出版。此書當時激起教會和反動當局的憤怒,揚言要把他處以死刑,為此他不得不逃往德國。本書中譯本由顧壽觀翻譯,1959年9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本書是模仿笛卡爾關于動物是機器的思想而寫成的。全書除正文外,前面有出版者的聲明和作者獻辭。正文緊緊圍繞物質和精神、肉體與心靈的關系而展開,論述了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說明人是一架物質機器。本書特點是:在內容上運用大量醫學和生理學知識;在表達上簡潔明快、勇敢無畏。正文開始就指出:“我把哲學所論述人類心靈的體系歸結為兩類,第一類,也是最古老的一類,是唯物論的體系;第二類是唯靈論的體系?!彼r明地站在唯物論體系一邊,反對唯靈論體系。他認為,整個宇宙只存在著一個物質實體,物質有各種各樣的存在形式。物質是憑自身存在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萬物雖然多種多樣,但都是由物質構成的。人同樣也是由物質構成的。他說:“人并不是用什么更貴重的料子捏出來的;自然只用了一種同樣的面粉團子,它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變化了這面粉團子的酵料而已”。他繼承和發展了笛卡爾關于動物是機器的思想,指出人也不過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著爬行的機器”而已。人與動物相比不過是一架更精致、更加復雜的機器,只不過人“比最完善的動物再多幾個齒輪,再多幾條彈簧,腦子和心臟的距離成比例地更接近一些,因此所接受的血液更充足一些”而已。他認為,一棒打來,眼皮要機械地閉上,胃里受毒物刺激時,要機械地翻擾,心臟、動脈、肌肉,在機械地不斷伸縮,肺象一架鼓風機,在機械地不斷操作,等等。總之,他認為人體是一架會自己發動自己的機器,“一架永動機的活生生的模型。體溫推動它,食料支持它?!倍^心靈只是人這部機器里那個思維的部分。心靈的一切作用完全“依賴著腦子和整個身體的組織”。因此,人的各式各樣的心靈狀態,是和各種身體狀態永遠密切地關聯著的。人的體質的好壞、飲食的情況,都將對心靈活動產生影響。思想和運動的能力、不可人性、廣袤等等一樣,是有機物質的一種特性。他從心靈依賴于身體、思想依賴于腦子的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嚴厲地批判了主張靈魂不死的神學說教、心靈派生肉體的唯心主義以及心靈和肉體各自獨立的二元論,認為它們統統是無聊的體系。書中對宗教神學進行了深刻地批判,指出,宗教反動勢力是騙子和偽君子,宗教是毒害人民的“神圣的毒藥”,并說:“宇宙如果不是無神論的宇宙,就不是快樂的宇宙。”最后,他公開表明自己與宗教堅決斗爭的決心,他說:“任憑全宇宙的重量也動搖不了一個真正的無神論者,更不必說粉碎他了?!薄度耸菣C器》一書是機械唯物論的典型著作,在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斗爭中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
上一篇:人文主義思潮
下一篇:人本學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