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侵略中國東北以后,走上了戰爭和法西斯化的道路,使日本成為在亞洲的世界戰爭策源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由來已久。1927年,田中義一首相在“東方會議”上提出對華政策綱要,聲稱如果日本在華權益遭到侵害,不論來自何方,都將采取自衛措施。據中國方面披露,東方會議后田中曾向天皇上一奏折,內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田中奏折”的真偽問題雖有爭論,但是田中的對華政策綱要以及以后日本的侵略活動,同田中奏折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日本不斷擴大在中國東北的殖民勢力,并三次出兵山東,企圖阻止南京政府北進。1927年3月日本爆發金融危機,1930年又被卷入世界經濟危機,引起社會動蕩,促使日本統治集團把武力擴張提上日程。軍閥勢力中的少壯派分子,在新財閥支持下,對政黨內閣擴軍備戰的速度強烈不滿,要求取消議會制,實行軍部獨裁,盡快發動侵華戰爭。1930年11月14日,老財閥代表濱口雄幸首相被法西斯組織“愛國社”分子刺成重傷,不久死去。這是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制造的第一個恐怖事件,推動日本統治集團加快了侵略戰爭的步伐。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以后,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于1931年9月18日對中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僅三個多月時間,就占領了東北三省。“九·一八事件”是日本走上戰爭和法西斯道路的開端,標志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出現,并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然而,日本不是象德國那樣先建立法西斯專政,成為戰爭策源地,再發動侵略戰爭,而是先發動侵略戰爭,成為戰爭策源地,然后推行自上而下的法西斯化,以適應大規模侵略戰爭的需要。1932年5月15日,部分少壯派海軍軍官、陸軍士官候補生及法西斯組織“血盟團”分子在東京發動武裝暴動,襲擊首相官邸、政友會本部、警視廳、三菱銀行等處,打死首相犬養毅,然后向憲兵隊自首。軍部上層雖不贊成搞政變,卻利用了“五·一五”事件所產生的政治壓力,迫使政界上層建立親軍部的“舉國一致”內閣,從而結束了政黨內閣。“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在“總體戰”思想指導下,積極致力于在政治上建立軍部法西斯獨裁統治,在經濟上全面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在軍事上擴充包括現代化兵種的法西斯化的軍隊,在思想文化上施行戰爭和法西斯軍國主義教育。1936年2月26日,少壯派青年軍官二十余人率領一千四百余名士兵發動兵變,殺害軍政要人三名,重傷一人,占領了首相官邸、陸相官邸、陸軍省、警視廳等處。由于得不到其它部隊支持,叛亂失敗,但卻是日本法西斯化的重要一步。“二·二六”事件后,統制派在軍隊中占據領導地位,支持前外相廣田弘毅于3月9日組閣,恢復軍部大臣的現役武官制,從而基本上確立了日本軍部法西斯獨裁專制體制,完成了擴大侵略戰爭的準備。1936年8月7日,廣田內閣舉行首、外、陸、海、大藏五相會議,決定了《國策基準》,規定日本的“根本國策在于外交和國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發展”。11月25日同德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與德、意結成了法西斯侵略集團。1937年挑起“七·七”事變,全面發動了侵華戰爭。
上一篇:亞歷山大羅夫
下一篇:亞洲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