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1859年印度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大起義,是印度各族人民反殖民主義斗爭史上最光輝的一頁。這次起義是英、印民族矛盾發展尖銳化的必然結果。1757-1849年間,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組織和執行下,英國完成了對印度的軍事征服,并建立起殖民統治體系,整個印度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在印度大肆傾銷商品,征收繁多捐稅,摧殘印度士兵,掠奪封建王公,使印度各階層人民極度仇視英國殖民者,在印度的大地上孕育著一場反英民族大起義。1857年春,流傳出這樣一條消息:英國發給士兵的子彈是用涂有牛油和豬油的紙包裝的。這對信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印度士兵來說,是對他們宗教信仰的侮辱。于是在士兵中引起極大的憤怒,許多團隊的士兵紛紛抗議,拒絕使用這種子彈。3月29日,在加爾各答附近的一個兵營里,發生了槍殺英國軍官事件。消息傳開,英印對立更加尖銳。5月初,駐密拉特的士兵又因拒絕使用新子彈而被判處十年徒刑,這使印度士兵再也無法容忍。5月10日下午,密拉特士兵趁英國軍官在教堂作禮拜之機發動起義。當晚,進軍德里。在德里城內軍民配合下,5月16日控制了德里城。起義得到廣泛響應,手工業者、農民和部分封建王公都參加起義。5-6月間,奧德、康波爾、勒克瑙、詹西等地都發生了起義。英國人在印度經營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頃刻之間土崩瓦解。在起義廣泛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德里、勒克瑙、詹西等幾座大城市為中心的起義據點。英國殖民者經過一陣慌亂之后,四處調兵遣將。從6月8日起圍攻德里。德里軍民堅持三個多月的英勇保衛戰之后,于9月中旬撤出德里,轉入印度中部平原地區進行游擊戰。德里陷落后,反英起義重心轉到奧德首府勒克瑙。1858年3月初,英國調集九萬援軍,一百八十多門大炮,進攻勒克瑙。激烈的巷戰持續了二十多天,起義者于月末撤出該城。之后,英軍又揮師南下,進攻中印地區起義中心詹西。詹西女皇拉克什米·芭伊與軍民一起展開英勇的保衛戰。由于眾寡不敵,女皇于4月初率眾突圍,與唐提亞·托比領導的起義軍匯合,游擊在中印廣大地區,并于瓜遼爾建立起政權。1858年6月,英軍包圍瓜遼爾。女皇在一次突圍中犧牲。1859年4月,唐提亞·托比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在各地的起義者堅持斗爭到1859年底。這次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喚起了印度人民的覺醒,也對當時亞洲其他國家人民的斗爭起了支援作用。
上一篇:1848年法國革命
下一篇:1871年巴黎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