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游虎山橋小記
李流芳
是夜,至虎山。月初出,攜榼坐橋上小飲。湖山寥廓,風露浩然,真異境也。居人亦有來游者,三五成隊,或在山椒,或依水湄。從月中相望,錯落晻映,歌呼笑語,都疑人外。予數過此,愛其閑曠,知與月夕為宜,今始得果此緣。
因憶閑孟、子薪、無際、彥逸,皆貪游好奇,此行竟不得共。閑孟以病,挾子薪、彥逸俱東;無際雖倦游,意猶飛動,以逐伴鞅鞅而去,尤可念也。清緣難得,此會當與諸君共惜之。
此篇小記也以簡淡取勝。敘事、寫景、抒情都極簡要,平淡疏朗,樸素自然,而有深長的韻味和細密的安排。言簡而意長,墨淡而旨永,此為寫家之所難,卻是長蘅之能事。
此記包括兩部分,一寫勝景,一敘友情。
寫景也分兩層。一層,概括總的景象,以“湖以寥廓,風露浩然”八字盡之,不作任何點綴,淡淡一抹,便滃染出一幅空闊清爽的背景。一層,點染游者情狀,用墨較多,相當細致?!比宄申?,或在山椒,或在水湄”,寫游者上下位置。“三五”,是其人數;“山椒”,即山頂,是其居地之高;“水湄”,即水邊,是其所處之低。“錯落崦映,歌呼笑語”,寫游者姿態和快樂,光影與聲響交錯。晻者,暗也;映者,明也。作者又將游人與“山椒”、“水湄”、“月中”交織在一起,自然景色與游者活動溶成一片。此幅圖景是多側面的,立體型的,這樣看,作者所花的筆墨還是很少的。這兩層寫景文字,畫面不同,而情調是統一和諧的,都體現了“閑曠”的特點。
除了寫景文字之外,還有敘事、抒情的成分,也簡潔有味。如開頭四句:“是夜,至虎山。月初出,攜榼坐橋上小飲?!焙喓唵螁蔚膸拙浣淮?,卻流露了作者的雅興和高致。夜里,人家都休息了,他卻趁著月色出游虎山。橋上本是觀賞景物的好地方,但在白天,過往行人不斷,游者不能久留,現在居然可以置酒小酌。其暢適之情就藏在平淡的敘述中。作者在寫景文字之后,每綴以簡短的贊語,如“真異境也”,“都疑人外”,有畫龍點晴、頓挫回宕之妙。
游覽當結伴,若得一二知己同游,佳趣更多。長蘅此次夜游虎山,逢月夕之良辰,攬山川之清景,得遂平日之愿,感到十分愜意。唯一的欠缺是未能與知己同游,分享山水之樂;長蘅“為人孝友誠信,和樂易直”(《列朝詩集小傳》),極重朋友之情,對于未能與友人共此“清緣”,深深感到婉惜。他想到閑孟等四位好友,皆“貪游好奇”,偏偏迫于事情,不能同游,他們也會引以為憾。作者不僅自己感到惆然,而且懸想友人也覺“鞅鞅”不快,他與友人的心是相通的,故結語云:“此會當與諸君共惜之”。話語還是這樣平淡,而內里對朋友的情誼卻是極深的。
上一篇:湛方生《游園詠》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顧宗泰《游虎山橋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