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之獸的解釋?渡河之獸的典故與出處
《北堂書鈔》卷七五引吳·謝承《后漢書》:“劉昆遷弘農太守,先是崤險,驛道多虎災,行旅不通。昆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負子渡河而去。”又引晉·華嶠《后漢書》:“宋均遷九江太守,先是九江多虎,數傷民。均曰:‘咎在貪殘,均今退貪殘。’虎遠渡江,不為民害。”后以此典稱譽地方官吏政績卓著。北周·庾信《陜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雖復兼能共治,未遣渡河之獸;烽坼是警,實擾移關之民。”
渡河之獸的解釋?渡河之獸的典故與出處
《北堂書鈔》卷七五引吳·謝承《后漢書》:“劉昆遷弘農太守,先是崤險,驛道多虎災,行旅不通。昆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負子渡河而去。”又引晉·華嶠《后漢書》:“宋均遷九江太守,先是九江多虎,數傷民。均曰:‘咎在貪殘,均今退貪殘。’虎遠渡江,不為民害。”后以此典稱譽地方官吏政績卓著。北周·庾信《陜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雖復兼能共治,未遣渡河之獸;烽坼是警,實擾移關之民。”
上一篇:涸轍的解釋?涸轍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濠梁之魚的解釋?濠梁之魚的典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