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7】好詩不厭百回讀
(袁行霈著,北京出版社,16.5萬字,2017年7月第1版,38元)
△離開形象就沒有文藝;離開對于形象的感受,也就沒有文藝的鑒賞。中國古代有些詩歌評論,是重視形象與感受的。在這方面,作者是一位具有感性、能夠洞察文學微言妙語的學者。
○日月不息,師表常尊。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詩經?漢廣;冉冉孤生竹;迢迢牽牛星;……
○蘇東坡:“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黃庭堅論陶淵明:“血氣方剛時讀此詩如嚼枯木,及錦歷世事,知決定無所用智”。
○唐杜秋娘《金縷衣》:“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王灣:“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既有一瀉千里的氣勢,又避免了一覽無余的毛病,所以才能讓人百讀不厭,常讀常新。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分中水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盧綸《塞下曲》(第三首):“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上一篇:天地·歲月·人
下一篇:如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