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唯其當之為貴
君子行不貴茍難,說不貴茍察,名不貴茍傳,唯其當之為貴。(《不茍》)
【鑒賞】 《詩·小雅·魚麗》云:“物其有矣,唯其時矣。”君子所崇尚的行為、言語、名望,都須與自身所處時代潮流相適應,并且與自己的志向操守相契合,如若不然,則不取也。荀子認為,殷商時申徒狄恨道不行而負石投河,可稱堅貞之士;戰(zhàn)國時名家學派提出卵有毛、雞三足、火不熱、白馬非馬等命題,競相詭辯爭論,談說無窮,可稱善辯之人;夏商二代的暴君桀、紂,名聲昭如日月,能與五帝并而傳世。這些人的行為、言語、名望都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但儒家君子卻一無所取,不以其為貴,只因為它們不合于禮義,不合于自己的志向操守。以此反觀今之社會,多有人為求出名而搏出位,以至無所不言、無所不為,口稱思想自由、個性解放,實為名聲利益而四下奔走、八方喧噪,使得其自身與其支持者陷入深層的躁狂狀態(tài)之中無法自拔,“X姐”、“X哥”、“X門”東西跳梁、肆無忌憚,這些現(xiàn)象對提高國民文化素質(zhì)、改善社會精神風尚實有百害而無一利,若讓它們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則中華民族實無未來與希望可言。愿當事者得見荀子此語,勤加改勵,避免老來悔恨,遺患子孫;又希冀那些現(xiàn)象的支持者們能以荀子此語反省自身,堅定操守志向,不被歪門邪徑與不良的社會風氣所影響。
上一篇:荀子名言·可殺而不可使為奸
下一篇:荀子名言·君子絜其辯而同焉者合,善其言而類焉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