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的發明
【概說】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制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早在戰國時期,人們發現磁石能吸住鐵,就像慈愛的母親吸引自己的孩子一樣。所以,人們稱它為“慈石”。后來人們發現了磁石具有指極性,不管在什么地理位置,它的N極始終指向北方。
指南針的前身是司南,像一只水勺,用天然磁石制成,勺底為球面體,勺呈橢圓狀,勺柄漸漸縮成柱狀。為了確定方向,還配有一個銅質或涂漆的木制盤。據《鬼谷子》記載,鄭國人到深山采集玉石時,為了不迷失方向,就帶著“司南”。后來,人們根據具體的情況,把指南針做成各式各樣的形狀。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人們主要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靠太陽、月亮、星星等來辨別方向。指南針出現后,便開始應用于包括旅行、航海等在內的各個領域。
大約12世紀末13世紀初,指南針開始傳入阿拉伯,又經阿拉伯人傳到了西方。這為歐洲人發現新大陸,進行環球航行提供了前提條件。
【故事錦囊】
上古時期,在中原一帶,北方的黃帝部落和南方的蚩(chī)尤部落在涿鹿展開了大戰,戰爭持續了半年也沒分出勝負。
黃帝部落實力強大,代表著正義的一方,取勝的機會較大;可是每當戰斗要勝利的時候,總有大霧迷漫山野,讓人辨不出方向,最后前功盡棄。
黃帝決定帶人前去探個究竟,大霧到底是如何引起的。他們來到了山上后,發現山谷里到處是一團團的大霧飄來飄去,讓人分不清方向。而且,一團團的大霧此起彼伏,互相追逐,就像海面上的波濤,突然襲來,又悄然地離去。黃帝搞不清究竟為何會如此,準備返回營地時,一個手下發現了一個疑點。
黃帝隨著手下所指的地方望去,只見對面蚩尤部落的大營中,有一個很高的祭壇,蚩尤正端坐其中,行身作法,大霧從他的口中屢屢吐出,飛出營外,縈繞著周圍的山川。黃帝這才意識到原來是蚩尤弄的法術。他心想如果想破掉大霧,就必須造出一樣東西,使人即便在大霧中也能辨別方向,只有這樣才可以打敗他們。
黃帝回到營地不久,就立即讓能工巧匠建造出了指南車,這樣,黃帝和他的部隊即便在大霧中也不會迷失方向。準備就緒之后,一天黃昏,黃帝率領部落大舉進攻蚩尤,在指南車的指引下,他們破除了迷霧法術,打敗了蚩尤部落。
【知識庫】
斗棋
漢武帝時期,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用磁石做了兩個類似棋子的東西,在調整好兩個棋子的位置后,這兩個棋子有時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東西獻給了漢武帝,并當場進行演示。漢武帝看后驚奇不已,一時龍心大悅,竟然封了欒大為“五利將軍”。
上一篇:國學《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賞析
下一篇:國學《曹雪芹與《紅樓夢》》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