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毀反己
【原典】
韓魏公①謂:“小人不可求遠,三家村②中亦有一家,當求處之之理。知其為小人,以小人處之③。更不可接④,如接之,則自小人⑤矣。人有非毀⑥,但⑦當反己是,不是已是⑧,則是在我而罪在彼,烏⑨用計其如何?”
【注釋】
①韓魏公,即韓琦。注見“不形于言”條。②三家村:偏僻的小山村。③以小人處之:用小人的方式對待。④接:計較。⑤自小人:自居小人。⑥非毀:非議誹謗。⑦但:只需。⑧是已是:是自己正確。⑨烏:哪里。
【譯文】
韓琦說:“小人不必到遠處去找,三家村中就有一家,應當去關心如何與小人打交道。既然知道對方是小人,就應該以小人的方式對待他。千萬不要與小人計較,一旦與他計較,那么自己也就淪為小人了。但凡別人對自己有非議,就應當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當,如果自己行為無誤,那么正確的在我,而錯誤在對方,如果這樣的話,還計較別人誹謗自己什么呢?”
【延伸閱讀】
常言道,“常在湖邊走,哪有不濕鞋”“人在江湖飄,難免會挨刀”。說的是江湖險惡,社會不平。然而江湖之所以險惡,社會之所以不平,都是因為小人的存在,他們最會興風作浪,喜歡挑動事端。社會上好人不少,但小人更多。很多人的正能量,都是被小人耗費掉了,小人最喜歡的就是名利。太史公司馬遷曾感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雖然名利為君子所輕,但名利本身卻并非惡果,孔子也不否定富貴,他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但君子求富貴是講原則的,而小人的好名利卻沒有底線。惡棍西門慶的話雖然極端,但也頗能說明這個群體的心態。他說:“咱只消盡這家私廣為善事,就使強奸了嫦娥,和奸了織女,拐了許飛瓊,盜了西王母的女兒,也不減我潑天富貴。”與這樣的人打交道,就如同比賽沒有規矩。全場一片混亂的局面,對于小人來說,正好可以渾水摸魚,但對于正人君子而言,往往會無所適從。所以孔子碰到小人也沒有辦法:“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遺憾的是,中國傳統的經典,都是圣賢書,說的都是如何成為君子,既沒有告訴人們如何成為小人,更沒有教誨我們如何對付小人。于是就留下了一個大大的漏洞,使得小人至今逍遙得勢。人們只能在生活的煉獄中,摸索著與小人的相處之道,其中也不乏佼佼者,韓琦就是其中出色的一位。他對付小人的經驗,一是必須意識到小人的無處不在;二是認定是小人,就以小人之法對付小人;三是不要與小人計較,否則自己也會淪為小人。總之,自己必須行得正站得直,只要問心無愧,就不要去管小人在背后的造謠中傷。韓琦的教誨很有道理,因為他有邪不壓正的膽色。
上一篇:《釋盜遺布》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鞍壞不加罪》原文、注釋、譯文、賞析